為明確各方安全管理職責,推進《臨安區農(林)自用船管理辦法》的出臺,2018年5月17日至28日,區港航處開展農(林)自用船實地調研,進鄉鎮、進碼頭、進重點水域,對臨安轄區農(林)自用船的數量、分布、類型、用途、安全配備及乘駕人員情況進行摸底調查。
臨安轄區河網縱橫交錯,涉水鄉鎮眾多,區港航處實地調研選取走訪了於潛、昌化、河橋等農(林)自用船較為集中的涉水鄉鎮,記錄了昌化溪、天目溪、英公水庫、青山殿水庫等重點水域的農(林)自用船數據:
一是農(林)自用船的數量及分布。根據實地調查和各鄉鎮統計上報的調查表,全區各鄉鎮的擁有量為234艘,潛川、昌化、河橋等鄉鎮占比65.3%,分布較為集中,重點水域是水緩浪小、路陸交通不便、農林漁發達、人口聚集的河流中下游和水庫。
二是農(林)自用船的的分類及用途。調研中發現農(林)自用船的建造沒有技術圖紙和專業船廠,隨意性大,船型種類繁多。基于船型、材質、用途、動力等方面的綜合考慮,將臨安轄區內典型集中的農(林)自用船分為5個類別,并在調研目錄中進行功能性描述。
三是農(林)自用船的船舶特性。納入調查范圍的農(林)自用船建造存在“先天不足”的問題,船況較差,工具性強,船型小,基本無安全救生設施配備;抗沉性和穩性差,性能差,操縱難度大,設備故障率高。
四是農(林)自用船的駕乘人員。駕乘人員基本是沿岸農戶,平均年齡為48.89歲,45歲以上的駕駛人占75.57%;文化層次基本在小學及以下,安全意識淡薄,未受過專業的培訓,自我救助能力差。
后續,區港航處將對農(林)自用船的原始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結合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制度建設的相關建議,形成呈送區政府的調研報告,探討各安全管理部門的職責界限,推動頂層設計和基層探索的良性互動,全力推進水上安全示范區和臨安區美麗鄉村全域景區化的創建工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