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農業博物館】中國建國初期,農民占總人口的八成,而中國古代的時候,農民的人口占比應該更加多。穿得起綾羅綢緞的人家,可能在整個國家也不多。大多數人都是穿棉麻的粗布,生活條件低下,老實種田的農民的收入一般都是僅夠溫飽。
但是古代沒有避孕措施,重男輕女的觀念也重,農民們大多會生很多孩子。但是由于收入的低下,供養不起這么多的孩子,那些農民就會偷竊別人地里的糧食來養孩子。所謂瓜田李下,和這個風氣也有關。
古代農民除了自家的地需要耕種,在國家政策下的兵役和徭役也要服。不打仗的時候每隔兩三個月去修路修城墻和挖河溝。一旦打仗,可能還會面臨征兵,家里的男人一般都是主要勞動力,打仗如果戰死,家庭的負擔就會更重。早些年女人也是關鍵的勞動力,但是五代時期婦女要綁小腳,家里更是缺少了勞動力。
而且北方地區如果干旱,就是餓肚子了。只有南方才有水車,北方就算有,在干旱天也沒用了,因為哪里都沒水。在一些地勢高低起伏的地方,甚至需要農民們人工灌溉農作物。而且當時的農作物品種沒有改良,還有天災和病蟲害,也沒有現代的農藥化肥,產量非常低。
有些農民就會選擇給地主打工來維持生活,因為不需要買農具和耕牛。但是家境比較貧寒的,不僅會為地主打工,還會自己種田,增加收入,就是這么辛苦,也僅僅夠糊口罷了。
相比較現代而言,古代農民為了溫飽真的是非常辛苦,我們真的是很幸福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