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農業大棚作為設施農業的主要代表,除了促進創收增收、技術進步外,兼有采摘觀光、農業旅游等功能,在一些城市周邊,農業大棚的旅游功能已成亮點。但*近有報道,某地為了實施農旅融合項目,因大棚有礙觀瞻,要求全市旅游干線兩廂的農業大棚自行騰退、拆除。
該事件反映出一個頗有代表性的問題,就是把事關“三農”的全局性政策簡化為項目式運動。農業大棚作為農旅融合的直接交匯,在一些人眼中只是一個具體項目。根據以往“經驗”,各鄉鎮統一行動,“一窩蜂”推進、“項目化”實施,甚至搞“一刀切”。搞好了一好百好,搞不好則以政府項目為由,責任難以追究到人。多年來,這種做法時有發生。有的地方組織農民統一種花種草、種樹種蒜、養鴨養羊,乃至集中上樓住新村……其中不乏有一些“好心項目”達不到“好心效果”。
誠然,許多工作需要以具體項目為抓手去突破,但是如果把鄉村振興這一長期性戰略等同于抓項目,就會把戰略實施簡單化、膚淺化、片面化。比如,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需要引進龍頭企業、通過規?;洜I帶動,但規?;洜I并不等于產業興旺。因為,要綜合考慮本地適合什么樣的產業和規模,做好長遠規劃。如果缺乏基礎,只顧抓項目出動靜,忽視全盤考慮,*后可能老板“跑路”、資源破壞、村民受損。
在“三農”問題上出現項目式運動式做法,一是不懂“三農”,不愛“三農”;二是政績沖動。因為不懂“三農”,就會把“三農”問題簡單化,作出不符合實際的主張;因為不愛“三農”,就容易漠視農民的主體作用,習慣性替農民做主;而政績觀出了問題,就熱衷自己繪圖畫,難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鄉村振興戰略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長遠戰略,必須層層推進,久久為功。這就要求各地從實際出發,把局部規劃與頂層設計緊密結合,尤其要防止“速戰速決”“立竿見影”“碎片式”行動,以“運動戰”替代“持久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