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三農”思想,落實上海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使命感、責任感和緊迫感,自今日起推出《區農委主任談鄉村振興戰略》專欄,圍繞滬郊各區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交流各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設想和做法。力求挖掘、總結出一批可推廣、可復制的做法和案例,推進本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健康發展。
崇明區委農辦、區農委主任 宋學梅
崇明是上海*的農村地區,擁有全市1/4的林地、1/3的基本農田,擁有全市*多的農村和*多的農業人口,是上海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也是上海重要的“菜籃子”、“米袋子”。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對崇明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寄予厚望,提出崇明應“殺出一條綠色農業的血路,闖出一條生態經濟的新路”。我們將牢牢把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生態島的重大機遇,堅定“13555”的農業發展方向,打響都市綠色農業發展的購物品牌、制造品牌、文化品牌、服務品牌。
探索優質農產品
品牌整合監管
在4月4日的全市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戰略大會上,市委書記李強指出,“崇明空氣好,污染少,農產品質量好,但市面上說得出、叫得響的崇明農業品牌不多”。我們深知“米香、菜香,也怕巷子深”。近年來,崇明區加快探索崇明地產優質農產品的品牌整合和監管,崇明農產品開始從“田間地頭”搭乘物流冷鏈,走進城市商超,走入市民家中。
2017年,崇明區率先在稻米產業尋求突破,推動從“售谷”到“售米”的轉型升級,對接“盒馬生鮮”、“天天果園”、華聯超市等“線上+線下”渠道開展營銷。今年春節后的*工作日,李強書記來到崇明,提出了“不用化肥而用有機肥”的農業發展新方向,崇明區主動對標世界*標準,在全區劃定5家約1萬畝生產基地積極推進實施無化肥、無化學農藥的“兩無化”生產模式,制定了“兩無化”生產的崇明標準。在種源準備、環境測試、生產指導、技術培訓、智慧農業、品質鑒定等方面實現全流程管控和開放式監督,并與高端電子商務企業建立戰略合作,發展訂單農業,提升“崇明大米”區域公共品牌的推廣度和知名度。
以“崇明大米”為起點,崇明區也在通過保種育種、種養技術提升等手段,促成崇明清水蟹、白山羊、翠冠梨、優質柑桔等一大批重點特色品種的品質提升。以產業輻射度、品牌帶動力、市場美譽度為指標,著力打造一批有實力、有特色、有文化的“崇明”地域標識區域公共品牌,建立綠色農產品聯盟,讓高品質、高附加值成為崇明農產品的品牌名片。
樹立全域
全生態發展理念
“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席話點透了崇明生態本底優勢的彌足珍貴。崇明農業的發展,建立在豐厚的“水土林氣”的資源稟賦之上,“綠色”是我們不變的底色,“生態”是我們根本的標準,崇明廣袤的土地將成為上海綠色農業制造品牌的“車間”。
目前,崇明成功躋身全國40個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創建地區。按照“共抓大保護”的工作要求,我們將樹立全域全生態發展理念,開展先行先試。推動綠色食品全覆蓋,推廣綠色、有機食品認證,年內實現認證率70%,2020年目標達到90%;推動農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全覆蓋,推行適合崇明實際的秸稈燃料化、飼料化、肥料化等循環利用模式,建立完善的收集、處置終端體系;推動綠色投入品管控,制定并落實高于國家標準的綠色農藥目錄清單,投建統一標準的綠色投入品門店,依托智慧管控平臺加強流向追溯,為進一步推廣“兩無化”生產種植打下基礎。讓綠色成為我們打響崇明制造品牌的“底色”,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供一系列崇明案例。
盤活農村“沉睡資源”
推動六次產業發展
崇明的建設要兼具“中國元素、江南韻味和海島特色”,這是*生態島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的要求,也是崇明鄉村1400年發展魅力的文化積累和歷史沉淀。
崇明擁有全市*多的農村,村落間“百花齊放,百舸爭流”是我們*美的期待。為此,崇明區組織開展了崇明“*美鄉村”和“*美生態廊道”設計大賽,集中政策、智力優質資源,挖掘提煉崇明鄉村的個性化元素和共性特點,打造一批產業特色明顯、文化內涵豐富的美麗鄉村“升級版”。創新美麗鄉村建設延伸入戶形式,打造以菜園、果園、花園為主的農村“小三園”共享經濟生態系統,建成鄉村生態、景觀、產業、文化互融互通的“共享村莊”。
在港西鎮北雙村和豎新鎮仙橋村,我們結合“兩區兩帶一園”的建設規劃,實施三產融合提升改造工程,依托現有的特色農民專業合作社,把民宿文化、農業體驗作為打造重點,盤活農村“沉睡資源”,建設兩個具有輻射效應的創意民宿文化村和農業帶。其中,在北雙村探索建成凸顯崇明鄉村特色的宅前屋后廊道景觀,挖掘提煉崇明在產權制度改革、農業社會治理、生態環境保護、農村綜合幫扶等方面的特點和特色,打造具有創新理念、區域特色的崇明鄉村振興展示模式。
崇明區還充分挖掘農業非傳統功能,加快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特有農業優勢資源與旅游、文化、體育、教育等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引導以廟鎮香朵開心農場、三星鎮“海棠花溪”生態廊道等為代表的生態綠道、生態廊道、生態水系、開心農場、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多旅融合項目建設,推動六次產業發展。
讓“鄉愁記憶”
化作農業人發展的實踐動力
“店小二”的服務態度,是崇明人發展農業始終不變的情懷。它不僅代表了各級黨委、支部書記抓好鄉村振興的堅定信念,也承載著農業發展振興,引優培強,致富帶頭的決心,和無數人的鄉愁記憶。
1月6日,崇明區攜手市農委成功舉辦農業招商推介會,在全市*推出5萬畝規模優質土地邀請*選手建設*生態島。目前已完成了三批37個項目的區級評審,其中20個項目已完成意向落地。同時,與正大、恒大、山東壽光等知名企業洽談合作,引入先進的經營發展模式。以此為基礎,我們將全力做好經營主體引進培育的各項配套服務工作,讓“鄉愁記憶”化作新崇明農業人發展的實踐動力。
目前,我們正研究啟動農業、農田、道路和鄉村規劃布局的提升,以“第十屆中國花博會”成功申辦為契機,加強花卉產業布局的規劃。正在籌劃建設具有統一崇明特色風格的裝配式農業用地設施,從源頭上規范設施用地管理,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水平。我們出臺了《扶持崇明綠色農業加快發展政策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構建農業發展政策支撐體系。建立了農業重點工作督查推進機制,制定了“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明確了目錄式的發展目標和計劃。
崇明都市現代綠色農業在轉型發展、提質增效的進程中,要敢于直面不容忽視的問題,滿懷突破創新的發展自信,減少因循守舊的路徑依賴。可以看到,我們的發展過程依然充滿挑戰的,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生態島發展的機遇也是千載難逢的,我們要珍惜這樣的機遇,順勢而為、奮勇前行。
未來,崇明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定不移的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把都市現代綠色農業發展的良好勢頭轉化為優勢項目,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良好成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