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脫貧,不返貧,發展產業是根本之策。
初夏時節,在南寧市上林縣巷賢鎮大山村的田地里,連片的蔬菜長勢喜人。大山村盧荻莊自打年初與上林縣富之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以來,流轉土地300畝,通過推行“連片流轉、農戶認領、區域化種植、訂單式收購”的農業發展模式,初步建成了130多畝四季生態綠色蔬菜種植基地,實現了公司發展與農戶增收雙贏。
這是上林縣巷賢鎮創新產業扶貧發展新模式的一個縮影,這里的人們走上了一條生態脫貧發展的新路子。
連片經營
實現效益規模化
土地是農戶的命根子。為了讓土地“生金”,巷賢鎮黨委、政府率先在大山村盧荻莊進行土地連片分區域經營試點,以新時代農民講習所為宣傳培訓平臺,采取“村黨支部+經聯社+公司”梯級工作模式,鼓勵、引導盧荻莊村民流轉土地,引進公司整合土地資源,實現規模連片分區域經營。
大山村黨支部組織召開群眾代表會議,通過一對一或一對多的交流方式找出問題癥結,制定相應對策推動工作開展。村里的經聯社干部帶頭響應,帶頭簽字,帶頭流轉自家土地,統一收回莊集體土地轉包給公司,并充分發揮有影響力“明白人”的引導作用,達到“一人帶頭、帶動一片”的效果。
土地認領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我認領了4畝田地,分布在不同片區。”大山村盧荻莊村民黃玉平對記者說,“這里我種的是豆角,長勢很好,差不多可以上市了。”
“全莊有35戶已與公司簽訂協議并認領種植。村民種水稻一年每畝純收入500多元,自土地流轉后,村民不僅每畝有600元租金,還可認領土地種植,一年的純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多倍。”上林縣富之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韋金佑表示,公司主要采取“公司+基地+貧困戶”模式與農戶建立穩定可靠的合作制,聯系農科院引進優良品種。
村支書周力文表示,在開展“土地認領”的過程中,為避免出現矛盾,分田采取抽簽形式,由村民組織帶頭,對流轉出來的土地進行25種蔬菜種植區域劃分,標明每個區域所要種植的蔬菜品種,并把每個區域劃分成幾十壟至上百壟,每一壟都有編碼,簽訂協議有意向種植該品種蔬菜的就參加那個區域的統一抽簽,確保*限度的公平、公正、公開。
“現在不僅有外出務工收入,還有土地租金的收入。脫貧致富那是早晚的事。”村民周秀蘭說,她認領了3畝地,種植蔬菜還能增加收入。
訂單收購
解決農民后顧之憂
小小“菜籃子”,關系著農戶營生問題。
上林縣富之康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科技+合作社+基地+貧困戶+互聯網+實體店”運營模式,實行訂單式收購,由公司統一提供種子、肥料、技術,農戶零投入、零風險負責日常田間管理,種植所得全部進入農戶口袋。
“種植蔬菜,我只管出人力,公司全程跟蹤指導,訂單收購。眼下,茄子一斤1.8元,每天賣90多斤,一個月下來,我凈賺5000多元。”正在采收茄子的周大哥說。
為了保證蔬菜品質,公司與廣西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等單位合作,從育苗、種植到加工銷售都有專業技術指導,嚴控蔬菜品質。近期,公司正規劃扶貧產業園,計劃建設蔬菜分揀處理、生鮮冷藏、開發自主電商銷售平臺、物流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