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夏茶采摘的旺季。雨過天晴,走進安徽省廬江縣湯池鎮2.9萬畝的生態茶產業基地,茶香四溢,沁人心脾。這個產村相融、茶旅一體化的現代化茶產業園,是原先一些低產茶園經20多年改造而成,目前年產值近3億元,帶動周邊3萬多農民走上了種茶的致富路。
湯池鎮地處大別山根脈,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有海拔高達600米的二姑峰、百花寨、老和尚包等原生態茶園,茶葉栽培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但在很長的時間里,資源優勢并沒有轉化成經濟優勢。“茶葉賣不上好價錢,20年前我們是守著茶園過窮日子。”正在采茶的茶農章長銀回憶起過去時說。
2003年,廬江縣精制茶廠改制,下崗職工趙玉貴眼瞅著茶葉賣不出去,決心“另起爐灶”,建設現代茶園,創制名茶,叫響廬江茶葉品牌,先是在*茶學專家、安徽農業大學陳椽教授的指導下,成功研制出了“白云春毫”品牌茶葉,又著手對湯池鎮2萬多畝高山優質茶園按照建設生態化、景觀化有機茶的標準進行改造,著力培育開發精品茶園。
“要長出好的茶葉,給茶樹一個健康生態的環境非常重要。”茶園技術員趙誠介紹,20多年來,他們一邊對農民進行蹲點指導,加快名優茶樹品種的推廣,一邊按照50%林木、40%茶樹、10%蘭草的比例豐富自然植被,同時在茶園里養殖白鵝和山羊,讓它們在山上吃草,成為天然“除草機”,并實現了以動物的排泄物為自然肥料,以天然的方式增加土壤養分。另外,茶園為了讓茶葉形成獨特的口感風格,還不斷對茶葉加工工藝進行改進。
經過20多年的努力,湯池鎮原來的低產茶園已經變身為40多個標準化無公害優質茶生產示范種植基地。茶葉不僅暢銷省內外,還遠銷到日本、韓國、俄羅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帶動茶農從每畝茶葉收入不到1000元提高到平均5000元。
同時,2萬多畝茶園里有20公里長的茶道,形成山林、水系、茶園、村落錯落有致,有機融合的格局。集采茶、品茶、旅游、休閑于一體的茶文化產業體驗基地,帶動了當地鄉村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今年前四個月,已經累計接待游客5萬余人次。
正在茶園忙活的茶農何長林樂呵呵地說,他們長年在這里打工,每年可以領到三個“紅包”:*個是土地流轉出讓金,第二個是茶園勞務承包傭金,第三個是采茶的工錢,一般每年僅采茶收入就可以達到1萬元。“感覺眼下的日子越過越敞亮了。”同村的方洪軍接過話茬,“這幾年就在自家地里打工,除了領工資,每年還能拿到地租,日子過得*比*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