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天高氣爽,一撥來自武漢的自駕游客,沿著秀美的農村公路,前往宜昌遠安縣橫鼎漂流。領隊張建松說,“要擱在以前,到這里來玩想都不敢想,首先面臨的*困難就是路不好走,如今,路不僅通了,路面質量和路域環境越來越好,沿途還有農莊、農家樂,吃住方便。”
遠安的美麗鄉村公路不獨有,湖北各地綠化路、旅游路、生態路、畫廊路等特色鄉村公路不斷涌現,為農民群眾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氣和財氣。
鄉村要振興,基礎在交通。農村公路,連接的是農村與城市,打通的是貧瘠與富足。
截至目前,湖北省農村公路總里程超過23萬公里,農村公路安防工程已整治安全隱患里程達到4.9萬公里,“四好農村路”三年攻堅戰正如火如荼推進中。
省交通運輸廳廳長何光中說,“‘四好農村路’在創建過程中,要始終做到與當地旅游、產業發展、扶貧攻堅、美麗鄉村、鄉村振興等戰略有機結合,助力百姓脫貧致富。”
如今,連接城鄉的這些“毛細血管”正在發揮著巨大作用,在宜昌、荊州、黃岡、黃石、潛江、大冶等地,“四好農村路”建設給鄉村振興注入活力。
每年一萬公里延伸 “高顏值”引領“公路+產業”蝶變
2018湖北潛江返灣湖濕地國際馬拉松賽落幕,比賽的31公里農村公路作為賽道一部分,景在路邊、路亦是景的體驗,引起參賽選手的稱贊。
6米寬的瀝青路面上,白色標線清晰亮麗,路肩如綠毯鋪在道路兩旁,道路兩旁種植了水杉、桂樹、楠樹、紅葉石楠等樹木,十分美觀。
潛江市交通運輸局局長舒中雄介紹,按照“實、安、綠、美”示范路標準,潛江全力打造“路面整潔無阻礙、路肩結實無雜草、排水暢通無堵塞、邊坡穩固無流失、安防齊備無損毀、綠化廊道無遺漏、路域優美無死角”的美麗農村公路。
曾幾何時,泥濘、坑洼是農村公路的代名詞,如今,美麗、生態的“四好”農村路成為鄉村一景。
湖北省委省政府連續11年將農村公路建設納入“十件實事”,目前全省建制村通路率達*,基本形成“鄉鎮公路聯網成片、村與村全面循環、組與組路路相通”的農村公路網,日行千百里,不再是偏遠山區農民的夢。
在農村交通“*后一公里”的全局規劃中,各地并不是“隨意建”“盲目建”,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科學建”“有效建”。不斷提檔升級的農村公路,以每年至少1萬公里美麗農村路的速度在荊楚大地上延伸。
枝江市百里洲鎮是萬里長江上*的江心洲,閉塞的交通導致當地經濟發展滯后。如何利用資源尋求發展突破口?
2010年,枝江市升級改造74公里百里洲堤頂公路,利用獨特的地形和良好的生態優勢,舉辦環百里洲自行車邀請賽。金秋時節,自行車愛好者相約騎行百里洲,感受“一邊是田園,一邊是江景”的獨特風光。
如今,環百里洲自行車邀請賽已升級為*賽事,吸引了世界各地近萬名選手參賽,環百里洲自行車賽道連續三年入選中國體育旅游精品線路,成為宜昌一張靚麗的體育旅游名片。
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從鄂西到鄂南,從山區到平原,一條條特色公路不斷涌現,大別山紅色旅游路、秦巴山環庫生態路、武陵山清江畫廊路、幕阜山香泉路等鄉村公路,與旅游、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目前,全省已評選出首批6個“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其中黃州區和竹山縣被評為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在2020年底之前,全省將建成100個路景交融、路產融合的“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
村路變通途,安全*關鍵。湖北省政府出臺《關于推進公路安全生命防護“455”工程的實施意見》,計劃4年內建成公路生命防護工程8萬公里。2018年起,全省又打響“四好農村路”三年攻堅戰,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深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通城縣五里鎮磨橋村公路急彎多,公路一邊有一個水位較深的水庫,以前許多村民夜晚出行時,常常膽戰心驚,有時還有車禍發生。自2017年公路沿線裝上了鋼制護欄后,村民們終于睡上了安穩覺。
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全省改造農村危橋500余座,咸寧、武漢、恩施、黃岡等地治理路段的交通事故,較治理前下降30%以上。
培育自己的“路保姆” 農村公路建好更要養護好運營好
日前,一場特殊的競選在竹山縣寶豐鎮舉行。經過演講、答題、打分等環節,農民賀澤成順利當選為曹家灣村的“路長”。
“路長制”是竹山縣創新公路管理制度的*探索,每個村選出一個“路長”,負責轄區范圍的公路管護,并制定獎懲措施,嚴格考核兌現。賀澤成介紹,工資與管護水平掛鉤,綜合評分在90分以上,全額發放養護工資;80-90分,每差一分扣減養護工資50元;80分以下,除扣工資外,村委會對其進行談話。年終綜合考核獲得*的,每公里再獎勵500元。
“路長”上路,養護水平大提升。竹山縣的農村公路路況穩步提升,好路率達90%、綠化率80%。
鄉村公路,管護是重點,更是難點。
以往,農村公路通常采取“政府投、政府養”的單一方式,花了大量的資金修路,后期卻無人管護,出現路況差、使用壽命短等現象。為此,省政府連續出臺規范性文件,要求各地創新思路,建立“政府兜底、有路必養”的管養長效機制。不少地方探索出臺了以獎代補、政府投資、招商引資、社會捐資的多方籌資政策,引導受益民眾參與養路、護路。
潛江建起全省*集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于一體的農村公路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448個網點哪里出現問題,可實時監控,快速解決。
大冶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契機,制定村民愛路護路村規民約,并納入文明村、美麗鄉村創建范圍,營造“愛護公路、人人有責”的良好社會氛圍。
老河口探索“以樹補路”新模式,整合利用社會投資,鼓勵本地企業投資綠化、發展旅游,目前3萬多畝公路沿線樹苗可實現資產增值。“農村面貌變化*的是路,*愛護的公共設施也是路。”不少農村干部群眾如是說。農村公路,正向著高質量發展昂揚奮進。全省建成120多條農村生態文明示范路和管養示范路,八成以上縣市區組建了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每條路都有“路保姆”。
農村公路建好了、管好了,更要運營好。
農村面臨著地稀人少的現狀,客車有時繞一個大圈,接不到幾個客人,由于經營成本高、效益低,不少農村公交線路處于虧損狀態,同時也滋生了正規客車少、黑車到處轉的安全隱患。
針對這一痛點,省級財政籌措轉移資金,進行以獎代補,各市縣區引入PPP模式推進農村客運公交化,政府與市場“兩條腿”協同走路的機制,保障農村客車“久久通”。目前全省九成以上農戶可在家門口乘車。
同時,全省交通部門正按照路面寬度不低于5.5米、路基寬度不低于6.5米的標準,對3萬公里農村公路進行提檔升級,優先實施通客運班車路段改造。
湖北率先探索,提升農村班車安全等級,計劃2018年年底前,全省19300輛農村客運車輛以及毗鄰縣之間的班線客運車輛必須安裝4G及以上車輛動態視頻監控設備,全部裝上“千里眼”。
激活城鄉進出“雙向道” 打通“*后一公里”繁榮鄉村經濟
一部以“四好農村路”為題材的電影《村路彎彎》已經拍攝完成,并將在各地陸續放映,它講述了鄂西武陵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某個自然山村,因受大山困擾無法擺脫貧困,交通部門駐村干部和當地百姓一起,開山鑿路,讓小山村聯通外面的世界,*后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
影片就是湖北“四好農村路”服務城鄉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四好農村路,帶來的不僅是出行便捷,更激發著經濟發展活力。
互聯網時代,網購不只是城里人的專利,農村人也加入到這場狂歡。然而,一些偏遠的鄉村,快遞公司的觸角無法抵達,村民寄件或收件要跑到鄉鎮。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大物流公司考慮到成本,編碼僅限鄉鎮一級,并未編到村組。
省交通運輸部門創新農村交通物流體系,將原有的物流信息平臺充分整合,推進縣、鄉、村三級物流站場設施建設,90%以上村組有了自己的物流編碼,打通了農村物流的“*后一公里”。
便利的交通激活流通,攪活鄉村經濟——資本下鄉了,農產品進城了,雙向流動越發順暢了。
潛江2809戶貧困戶憑借暢達便捷的農村公路網,從事小龍蝦養殖、收購、販運,順利摘掉了“貧困帽”;羅田縣駱駝坳鎮燕兒谷公路和鳳山鎮大霧山旅游公路通車后,鄉村旅游火爆,往日滯銷的土特產變成了俏銷的旅游產品。
赤壁市茶庵嶺鎮白石村90后小伙張江,以前在外打工,2016年底,他把家里閑置的一間屋子簡單裝修,建成白石村*個農村物流綜合服務站,同時兼做超市生意,賣些日用百貨,如今服務站成了村民網購和售賣山貨的主要通道。
大冶上馮村以路為媒,古樹、古井、古碓、古根、古墓、古道、古渠、古宅、古祠“九古”奇觀和農家樂引得城里人紛紛下鄉來,“五一”小長假,鄉情農家樂老板程冬英忙得團團轉,她要準備100人的午餐。“節假日游客天天爆滿,生意*比*好。”程冬英前庭后廚兩頭跑,忙碌并快樂著,村里順勢而為,先后成立春鳳種植養殖生態合作社,發展采摘、觀光業務,令游客流連忘返。
農村公路的建設還拉近了城鄉距離,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農民到縣城的時間縮短了,看病更方便了,找工作門檻少了,子女上學也不用住校了,城與鄉的鴻溝正在縮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