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廣東農村經濟新增長點(圖)
廣東農村經濟新增長點(圖)
農業網   時間:2018/6/1 16:03:00  來源:南方日報  閱讀數:368

鄉村振興

  近年來,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新產業,已成為廣東省珠海市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珠海將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努力打造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板。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進入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按照部署,珠海將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推進鄉村振興,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努力打造全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樣板。

  此前印發的《2017年珠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全年,珠海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7.50億元,增長3.9%。其中,占比*的漁業產值54.14億元,增長5.0%。

  而根據珠海市統計局日前發布的《珠海市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以下簡稱《普查公報》),截至2016年末,珠海共有農業經營單位442個,農業經營戶約4.2萬戶。

  分析發現,珠海的農業規模雖然不大,但特色突出。近年來,珠海種植業、畜牧業等傳統農業在縮小,水產業為農業經濟的主要支撐產業,2017年其占珠海農業的比重為61.9%。與此同時,以休閑觀光、鄉村旅游等為代表的新業態新產業正在迅速發展,并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5月18日,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永航到金灣、斗門、高欄調研鄉村振興工作,鼓勵進一步優化農業產品結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特色農業、生態農業和休閑觀光農業,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更好帶領周邊農民增收致富。

  產業經濟

  漁業養殖用房面積23萬平方米 8.9%的村開展旅游接待服務

  鄉村振興需抓住產業興旺這個“牛鼻子”,推動傳統農業優化升級,突出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打造特色優勢主導產業。

  《普查公報》顯示,2016年末,珠海共有442個農業經營單位,4.2萬個農業經營戶。而10年前的第二次普查中,2006年末,珠海農業生產經營單位252個,農業生產經營戶約4.1萬戶,農業從業人員約6.7萬人。從這組數據來看,10年來,珠海的農業生產經營規模并沒有擴大。

  農業機械持有情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地農業的發展現狀。根據《普查公報》,2016年末,珠海共有拖拉機546臺。而在2006年末,珠海的大中小型拖拉機臺數為494臺,10年來只增加了52臺。此外,2016年末,珠海有耕整機340臺、旋耕機331臺、水稻插秧機160臺、聯合收獲機160臺、排灌動力機械10218套。

  在一眾不超過三位數的耕種機械中,10218套排灌動力機械顯得尤為突出。珠海市統計局相關專業人士告訴我們,這種機械用于水產養殖業,主要是增氧作用。排灌動力機械數量多,也反映出水產業在全市農業中的分量。另一項數據也能佐證這一點,2016年末,漁業養殖的用房面積約為23萬平方米。珠海市農業部門透露,2017年水產業占珠海農業的比重約為61.9%。

  “但機械持有量并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珠海的農業發展情況。”該人士告訴我們,普查中的機械數量主要是針對傳統的種植業進行統計,但種植業規模其實有所縮小,比如以糖廠為依托的甘蔗種植就少了很多。《2017年珠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也透露,2017年,珠海農作物播種面積26.99萬畝,比2016年減少0.97萬畝。

  而近幾年崛起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新產業,已成為珠海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嶺南大地田園綜合體項目獲得首批*田園綜合體試點創建項目;斗門農村電子商務園獲評為全國農村農業雙創基地;外伶仃島、東澳島等海島漁村獲批4A景區;7個省級休閑漁業示范基地創建成功。

  農村經濟新業態新產業也給區域發展帶來更大的活力。以斗門為例,2017年,斗門區實現接待游客75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2.5億元,接待過夜游客162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8.04%、18.48%和18.94%。斗門區還獲評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區,斗門鎮獲評全國特色小鎮。

  此外,《普查公報》透露,2016年末,珠海68.1%的村擁有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8.9%的村開展旅游接待服務,70.7%的村有執營業執照的餐館。由此可見,鄉村商品交易市場也日漸成熟。

  基礎設施

  99.5%的村通寬帶互聯網 45%的村有電商配送站點

  基礎設施是農村發展硬條件。美麗鄉村要“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路網管網基礎設施要完善、村容村貌河道環境要整治、生活垃圾污水要處理,互聯網電商配套也要齊全。

  《普查公報》顯示,2016年末,珠海市在鎮地域范圍內有火車站的鎮占全部鎮的20%,有碼頭的占66.7%,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占60%,*有村通公路。而10年前的第二次普查顯示,2006年末,全市只有80%的鄉鎮地域內有二級以上公路通過,全市96.67%的村通公路。而珠海的鐵路則是到了2012年才有*條廣珠鐵路通車。10年來,珠海的路網基礎設施飛速發展。

  “相對全省、全國來說,珠海農村的基礎設施還是比較先進的。”市統計局相關人士告訴我們,就廣東而言,珠海農村在通電通路通水等方面,都要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就是在較為發達的珠三角范圍內,珠海的基礎設施條件也是不錯的。

  從全省來看,2016年末,廣東有火車站的鄉鎮占全部鄉鎮的6.7%,有碼頭的占14.6%,有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占41.4%,99.7%的村通公路。對比發現,在火車站、高速路出入口、公路建設等方面,珠海農村都要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能源、通信、水電等設施也是鄉村建設的硬件。2016年末,珠海*的村通電,9.9%的村通天然氣,*的村通電話,*的村安裝了有線電視,99.5%的村通寬帶互聯網,45%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其中,寬帶互聯網、電子商務配送站點都是10年前的第二次普查中所沒有的現代設施。

  與過去相比,珠海鄉村基礎設施的提升可以說飛速的。但橫向來看,在珠三角范圍內,仍有改進的空間。例如,在2016年末,中山、東莞分別有28.5%、31.1%的村通天然氣,59.4%、48.7%的村有電子商務配送站點。相比珠海的9.9%和45%,同位于珠三角的中山、東莞,這兩項指標均高于珠海。其中,珠海與這兩地通天然氣的差距均較為明顯;電子商務配送方面,珠海與東莞相近,與中山的差距較大。

  此外,村容村貌和生活環境方面有較大提升。2016年末,珠海*的鎮、97.3%的村已實施生活垃圾集中處理(或部分集中處理),56.5%的村實施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了改廁。

  農民生活

  99.8%的農戶擁有住房 年均收入增幅11.87%

  鄉村振興不僅要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也要鄉風文明、生活富裕。農民住得舒心,過得放心、身心健康有所保障,才是美好生活。

  根據《普查公報》詳細數據,2016年末,珠海99.8%的農戶擁有自己的住房,比第二次普查的98.18%有不少提升。農房結構上,珠海農戶住房主要為鋼筋混凝土和磚混結構,此兩種較為安全的住房占比合計約91%。而在第二次普查中,這兩種結構占比合計約為74.12%。10年間,提升了16.88個百分點。

  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志,直接關系到農村人民的健康和環境狀況,廁所問題一直是鄉村治理的一大難題。數據顯示,2016年末,珠海使用水沖式衛生廁所的農戶有6.3萬戶,占比96.3%,比全省的92.5%高3.8個百分點。此外,使用水沖式非衛生廁所的占1.8%,使用衛生旱廁的占0.5%,使用普通旱廁的占0.8%。無廁所的農戶為458戶,占比0.7%。而在中山,無廁所的農戶僅有252戶,占0.1%。珠海鄉村“廁所革命”還可以進一步提升。

  文化生活是新時代鄉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鄉村振興還需塑造鄉村文明新風貌,推進農村公共文化建設。2016年末,珠海93.3%的鎮有幼兒園、托兒所、圖書館、文化站、公園及休閑健身廣場,*的鎮有小學,53.3%的鎮有劇場、影劇院和體育場館。

  而從全省來看,幼兒園、托兒所的占比較全省的99.4%有所不足,圖書館、文化站的占比較全省的98.1%也有所欠缺,而劇場、影劇院和體育場館的占比則比全省平均的22.8%、26.1%高出近一倍多。

  村一級來看,2016年末,珠海46.6%的村有幼兒園、托兒所,85.3%的村有體育健身場所,57.1%的村有農民業余文化組織。而全省39.5%的村有幼兒園、托兒所,62.1%的村有體育健身場所,29.3%的村有農民業余文化組織。可見,珠海村一級的幼兒園、業余文化組織占比都要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醫療衛生保障方面,2016年末,珠海*的鎮有醫療衛生機構,*的鎮有執業(助理)醫師,66.7%的鎮有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60%的鎮有本級政府創辦的敬老院;78.0%的村有衛生室,62.8%的村有執業(助理)醫師。

  隨著全市經濟的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珠海農村居民在收入水平方面也不斷提升,生活富裕已是可以企及的目標。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2年至2017年,珠海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3399元增加到23476元,5年間增加了10077元,年均增幅達11.87%。

  人才支撐

  35歲以上生產經營人員占九成 打造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鄉村振興還需要依靠一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

  據《普查公報》,在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有將近90%的人年齡在35歲以上。

  學歷水平也是衡量從業人員素質的一項指標。根據《普查公報》數據,2016年末,珠海農業生產經營人員中,初中及小學學歷占比*,分別為46.9%和34.6%,而后是高中或中專學歷,占比12.9%,從未上過學的人員占比為3.8%,大專及以上學歷占比為1.8%。

  從珠海農業結構分析,規模農業經營戶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的數量和結構,更能體現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從業隊伍的真實情況。他們通常具有較大的農業經營規模,并且以商品化經營為主。珠海農業以水產養殖的漁業為主,而在這個人群中,有超過65%的人從事漁業。

  2016年末,珠海規模農業經營戶農業生產經營人員約1.7萬人,其中女性約6699人。從年齡結構看,農業從業人員的主力集中在36至54歲之間,占比60.5%,55歲及以上、35歲及以下人員,分別占25.5%、14%;從學歷看,初中學歷人員占比過半,達52.8%,小學和高中分別為29.2%和14%,未上過學的占比2.1%,大專及以上人員則為1.9%。

  對比10年前的第二次普查,2016年農村從業人員的受教育程度已有很大改善。但在新業態新產業的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人才隊伍需要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和鄉村創業創新人才培育工程勢在必行。

  提升農業人才技能水平,珠海已經投入行動。去年,珠海舉辦了“全面提升生態休閑農莊建設水平,打造珠海特色田園綜合體”業務培訓班。邀請了3位業界專家為全市50余家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現場授課,并進行現場實地考察,使得農業經營主體對田園綜合體有系統的認識。

  未來農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農業經營主體的競爭。有專家認為,要適應現代農業發展,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要提高,一支與之相匹配的現代型農業從業隊伍必不可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