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消息,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中兩年考核*的要求,今年,農業農村部將聯合其他10部委對36個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和省會城市*開展“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
“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內容之一即市場流通能力,包括批發市場規劃布局、批發市場建設和零售網點密度三個指標。“菜籃子”以市長負責制考核為抓手,“菜籃子”產品市場流通能力也將得到大幅提升。
“菜籃子”產品流通更順暢
“把‘菜籃子’負責制納入地方領導班子政績考核內容,將大力推動‘菜籃子’建設投入力度。從流通角度看,產銷銜接將更加穩定。”全國城市農貿中心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納紹平表示,一方面市民消費更便捷,另一方面農民生產更有序,可有效緩解農產品“買難賣難”現象。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表示,隨著我國超大、特大城市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其蔬菜供給能力出現下降,只靠市場自身調節或無法滿足市民消費需求。“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正是政府在解決城市“菜籃子”方面發揮的引導、示范和協調作用。
“設立零售網點涉及綠色通道、建設用地等方面內容,通過‘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則能更好地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洪濤說。
納紹平說,此前印發的《全國農產品市場體系發展規劃》并未具體到各省市批發市場的規劃布局,“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內容中明確了批發市場規劃布局一項,這既是對《規劃》內容的有效補充,也將推動考核中的36個城市細化批發市場規劃并讓規劃有效落地。
當前,批發市場仍是“菜籃子”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在首都經貿大學經濟研究所教授陳及看來,以批發市場規劃布局和批發市場建設為標準做定量化考核,可對“菜籃子”的穩定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考核內容還可細化
根據《“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辦法實施細則》要求,批發市場建設考核是指本市年交易額前兩位的“菜籃子”產品批發市場功能建設和管理情況,包括場地布局是否合理、交易廳(棚)和冷藏保鮮等設施是否齊全等五項內容。零售網點密度考核是指本市每個行政社區平均建有的“菜籃子”產品零售網點數量。
納紹平表示,上述考核內容是確保“菜籃子”產品流通順暢的基本保障內容,對零售網點密度考核力度很大。值得注意的是,考核制度在執行中還需要客觀實際,考核內容還可進一步細化。從考核內容看,不能只關注批發市場布局是否合理等,應更多關注設施的使用情況。此外,考慮到批發市場在質量安全檢測方面是否具備相應檢測能力等問題,政府可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或更有效。
“從‘菜籃子’產品零售網點數量看,各市批發市場基本都能達到要求。然而,還需關注零售網點與批發市場之間的銜接是否順暢。”納紹平表示,一方面要考慮零售網點提供的品種是否滿足區域消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要確保批發市場在特殊情況下的價格波動以及相關環節費用減免等在傳導至消費者時仍能保持供應、價格以及質量安全等方面的穩定。
納紹平說,批發市場產品的順利流通離不開供應保障,這種保障取決于經銷商的調度能力。“我們需要關注這個群體在‘菜籃子’產品流通中所發揮的作用,支持其做好從產品生產到流通再到消費的產業鏈建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