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釣、住民宿、采摘薄皮核桃、挑選文玩核桃、置身紅花綠樹、觀賞孔雀開屏……
經過8年的悉心打造,位于膠萊鎮的吳家核桃園,已經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田園綜合體,占地300多畝,由核桃種植園、文玩核桃觀光園、核桃文化產業園三大園區構成。該園區以種植核桃為切入點,不斷拓展產業覆蓋面,提升農產品價值鏈,逐步發展成為青島市*的薄皮核桃生產基地、山東半島*的文玩核桃生產基地。
市核桃商會會長、吳家核桃園負責人吳占嘉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膠萊人,走南闖北經過商,面土背天種過地,偶然得知我市推廣種植薄皮核桃,他立即抓住機遇,搭乘政策東風,開始搞起了核桃種植,并逐步發展壯大。
勤學善思的“新農人”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吳占嘉*初選擇回鄉創業,種植的并不是核桃,而是速生楊。2010年春季,市林業局大力推廣種植薄皮核桃,吳占嘉覺得這是個好機會,于是不顧親戚朋友的質疑,果斷將原先種植的速生楊改植成核桃樹。然而并非一帆風順,正所謂:三分種植、七分養護。剛種植上核桃樹的轉年,幾場雨就把核桃苗淋的奄奄一息,吳占嘉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市農業部門專家的幫助下,找出問題癥結,修建了排水渠,挽救了危在旦夕的核桃苗。
此后,在種植核桃的道路上,吳占嘉堅持邊學邊種,2017年因氣候高溫濕熱,許多農戶的核桃都得了黑斑病,但吳占嘉的核桃得以幸免,因為他早就自學過這種病害對核桃的危害,再加上豐富的實踐經驗,對核桃進行合理栽植,注重通風透光,沒有大面積爆發病害。
隨著核桃產量年年增長,傳統的銷售方式已經捉襟見肘,具有商人頭腦的“新農人”吳占嘉想到了互聯網銷售,目前他建立了專業的電商團隊,為即將到來的收獲季做好充分準備。
順勢而為引入文玩核桃
“薄皮核桃按斤稱、文玩核桃論個賣”。隨著在核桃產業的摸爬滾打,吳占嘉注意到了收益更高、發展前景更好的文玩核桃。
近年來,吳占嘉走訪山西太行山、北京平谷、天津盤山等地,引進多個文玩核桃品種,并自己嫁接培育。目前,園內里擁有20多個文玩核桃品種,2017年收獲文玩核桃6000多個。如今吳占嘉的文玩核桃暢銷國內,還吸引了不少外國客商前來購買。
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吳占嘉不僅種植文玩核桃,還致力于推廣文玩核桃的精神文化。在他的內心,一直堅持要把文化傳承融入到農業生產中去。他建起來山東省*文玩核桃博物館,宣傳和推介文玩核桃的收藏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玩核桃的蘊含的文化價值。他常說,既要為子孫后代留下綠水青山,也要傳承寶貴精神財富。
農旅結合打造田園綜合體
通過幾次新型農民職業培育學習,吳占嘉思路更加開闊,他決定將農業種植與旅游觀光有機結合,創新發展多元化田園綜合體,構建種植文化產業新體系。
目前,吳家核桃文化產業園初具規模。園內既有孔雀、鸚鵡、大白鵝等動物,也有芍藥、牡丹、大阪松、迎客松等觀賞植物,還有亭子、民宿、農家宴等吃喝玩樂場所。
“接下來,我要打造800多平米的連棟大棚,培育植物盆景,重點培育盆栽蔬菜、盆栽蘋果,讓前來觀光游玩的客人有的看、有的吃、有的買。”吳占嘉表示,還要建設生態餐廳,供給餐廳的蔬菜都是由田間地頭直接搬上游客餐桌,確保綠色無污染。
現如今的吳家核桃園已承辦過兩屆膠萊鎮核桃旅游文化節,2018年被評選為膠州市休閑觀光農業示范園區。
“作為一名新型職業農民,我認為核桃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事業,更是一個地區的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讓我們農戶對未來發展更加充滿了信心。”吳占嘉表示,他將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實際,帶頭種植薄皮核桃,因勢發展文玩核桃,將小核桃做成大產業,通過打造新時代田園綜合體讓農村實現美麗蝶變,帶動更多農民走上致富增收的道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