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豬肉時,掃一掃二維碼,就可以了解到產出這塊豬肉的生豬信息,從而實現源頭追溯。從本月開始,這項“黑科技”在常州市走進百姓生活。而在不久的將來,豬肉上那個藍色的檢驗合格章也將退場,由每片豬肉*對應的“激光灼刻追溯碼”代替。
據了解,憑借這套追溯系統和全省率先使用的“激光灼刻”技術,常州市生豬屠宰的信息化管理水平領跑全省。
那么,涵蓋了生豬重要信息的二維碼和激光灼刻追溯碼,又是怎么產生的呢?記者日前來到位于鄒區鎮的殿圣食品有限公司,體驗了一下新上線的生豬屠宰“1+1+9”信息化管理系統。
殿圣公司是常州市*的生豬屠宰企業,日宰生豬1000余頭,約占全市總量的三分之一。總經理沈杰克告訴記者,相比以前難以*追溯的粗放式管理,現在生豬屠宰的全過程基于市農委推出的“常州市畜禽屠宰行業肉品安全監管綜合管理平臺”進行作業,嚴格按照檢驗檢疫規程,實現規范操作、*追溯現代化管理要求。
從進入廠區開始,每批入場生豬都進入獨立的待宰圈,以區分產地。在屠宰時,信息化系統根據不同批次輸入各項入廠前、入廠后的檢驗信息。生豬屠宰開始,通過物聯網技術,將屠宰過程信息與畜禽屠宰肉品安全監管平臺實時對接,合格肉品通過平臺生成的追溯碼由激光灼刻設備將追溯碼灼刻到豬肉固定部位上,形成*的追溯批次號。
合格肉品出廠時,還伴有二維碼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帶著各自的“信息編碼”,出廠合格豬肉出現在市內各大菜場的肉攤上。
目前,市民購買豬肉時,可以向“小刀手”索要《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通過微信掃描上面的二維碼后,可以清楚看到這頭生豬的產地、養殖戶和屠宰企業、生產日期、激光灼刻碼編號等信息。年內,激光灼刻追溯系統正式上線后,屠宰場將不再給合格豬肉上加蓋藍印,而是在一片豬肉的6個固定部位灼刻上激光追溯碼,市民在常州農委微信公眾號中輸入灼刻碼,可以了解相關信息。
據了解,所謂“1+1+9”是指開發一個畜禽屠宰行業技術支撐平臺、一個基礎數據信息資源中心及9大業務系統,建立“互聯網+”生豬屠宰管理的軟件整體架構。信息資源中心包括監管相對人基礎數據庫、監管人員基礎數據庫、黑名單基礎數據庫、各環節追溯信息,涵蓋了畜禽養殖企業、生豬屠宰企業、肉品經營戶。9大業務系統包括生豬屠宰市場準入備案系統、生豬屠宰質量安全過程監管系統、病害豬無害化集中處理監管系統、移動執法APP系統等,從而實現生豬肉品養殖、屠宰、流通全過程可追溯的閉環監管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