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一種不起眼的食物,災荒年,人們曾用它來充饑,如今,它卻成了農民致富的寶貝。自2016年10月薯立方扶貧基地啟動一年半以來,“龍頭企業+農業+扶貧產業”的扶貧模式,為當地農民拓寬了增收渠道,讓農民在地瓜地里“刨金”。
“早上五點多俺就過來剪苗,等太陽出來天熱了俺就回家,啥時候涼快啥時候再來干,在家門口干活,能掙錢還不耽誤家里的事,挺好。”文祖北村66歲的馬阿姨樂呵呵地對記者說。近日,記者來到薯立方大棚育苗基地,正趕上二十多位上了年紀的阿姨從大棚出來準備回家。看到記者,她們索性放下馬扎,坐在大棚門口和記者七嘴八舌地聊了起來。
她們告訴記者,來的都是文祖北村人,因為離著家近,也不耽誤接送孩子做飯,而且剪苗這活不用下多大力氣,只要是有勞動能力自己又想干點活的就都來了。她們這些人中年齡*的八十來歲,年齡小的也有五六十歲。
“你看,這是俺剪的苗,一捆正好一百棵,一早上俺能剪四五十捆呢。”彭阿姨抱著一捆地瓜苗讓記者看。她給記者算了一下,按照一捆苗一塊錢工費來算,四五十捆就是四五十塊錢,下午再干點,平均每人每天能掙一百來塊錢。
“剪的時候得數準了,數錯了老板要扣錢,現在晚上睡覺做夢都在數‘1、2、3、4、5……’”馬阿姨的一番話,惹得她們都哈哈大笑起來。
“2016年10月,我們成立了山東薯鑫扶貧產業基地,從原材料種植、采購、加工、就業、創業等方面幫扶各貧困村和貧困戶,帶動農民共同增收致富。”薯立方集團創始人宋章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據了解,去年薯立方集團已在文祖街道13個貧困村發展上千畝紅薯種植基地,為旗下薯立方各類項目合作提供更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貨源保障,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今年薯立方在我區種植了6000畝紅薯,其中貧困戶的種植面積大約1200畝左右,收益也是比較高。尤其是在南部山區,基本上靠天吃飯,遇上干旱年更是減產甚至絕產,而紅薯不受天旱影響。而且經十東路以南的大部分山區,晝夜溫差比較大,種出來的紅薯好吃易儲存,對農民來講遠比原來種植小麥玉米合適的多。“我們也是希望通過前端的銷售能帶動章丘的產業結構調整。”宋章峰說。
薯立方,全稱濟南薯立方商業管理有限公司,是一家總部在泉城濟南的專營薯類休閑美食項目運營機構,擁有兩大注冊商標“薯立方”和“泉城烤薯”,其創始人宋章峰是大學生創業代表,被媒體稱為“地瓜哥”、“地瓜CEO”。
薯立方集團自2010年開展業務以來始終秉承著“報國興農、精耕細作”的精神,立志成為中國薯類產業創領者、成為創造地瓜奇跡的地方,通過地瓜塑造屬于中國的世界名片。
歷經八年發展,薯立方集團現已成為一家集生態農業、加盟連鎖、直營連鎖、電子商務、生物科技、國際貿易、金融管理為一體的多元化發展的綜合型企業。薯立方致力于種好地瓜、做好地瓜、賣好地瓜,讓更多人隨時吃到健康美味的地瓜,以創新的模式引領行業發展,快速推動了中國紅薯產業現代化發展進程,承擔起“地瓜造福人類,產業帶動扶貧”的社會責任。截至2018年年初,薯立方已扶持數千創業者走向成功創業的道路,幫助近千農民成功致富。
2016年開始,薯立方在文祖街道先后建立集紅薯育種、育苗、種植、貯藏、生產加工、配送服務為一體的特色紅薯產業扶貧基地,目前擁有8000立方儲存地窖、5000平生產車間和周轉倉庫。
“我們在全國有8個種植基地,從海南到遼寧,南北方都有,章丘是其中一個。我們當時選擇來章丘,一是當地政府非常熱情,二是這里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所以我們 就 來了。既然來了,我們也想著能為當地做點貢獻,除了給貧困戶提供種苗外,我們還安排貧困人員到公司打工,去年恰逢豐收旺季,每天有六七十名附近的村民來公司干活,既解決了公司的用工問題,也能為他們增加點收入,村民們的積極性都特別高。”談到為什么落戶章丘時宋章峰說到。
他向記者介紹,公司在文祖的整個育苗基地目前是120畝地,這120畝地如果全部做成育苗大棚的話,能夠供應一萬畝地的種苗供應,這個基地今年基本上就能夠完成建設,到2020年前力爭把章丘本地的地瓜種植面積擴展到3萬畝左右。目前建好的四個大棚已經承包了出去,之后再建的所有大棚都會采用承包制,并且會優先考慮貧困戶,公司負責提供技術、施工等,增加貧困戶的收益。
承包四個育苗大棚的是文祖三德范村的李興彬、姜秀菊兩口子。“從4月25號開始剪苗,已經整一個月了,每天都有四五十個人來干活,都是附近的村民,他們這些人中有的是貧困戶,也有的是老伴有退休金的,他們都不愿在家閑著,出來活動活動還能掙點錢。”李興彬告訴記者,薯立方實行的是訂單種植,只要符合公司要求,所有的種苗公司全部回購。今年從正月開始他就開始育苗,公司還專門派了技術人員來幫他,他和妻子更是天天吃住在大棚,精心伺候每一棵種苗,確保棵棵達到公司標準。
宋章峰介紹,不光是育苗,在種植過程中,比如耕地、田間管理、儲存等,公司都會派人進行全程技術指導,如果種植戶沒有能力自己儲存的話,公司還會代為儲存。為此,下步薯立方將建中國*的生鮮紅薯儲存和集散基地——紅薯產業園,目前項目已經申報上去,待批準后即可開工建設。建成好整個冷庫體積達十萬立方,能夠儲存紅薯一億斤,基本上就是三萬畝地生鮮紅薯的產量。除此以外,薯立方還將引進農科院育種、育苗專業的農業公司以及代加工產業,形成科研育種、育苗、種植、儲存、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模式。這種代儲存可以更多普及貧困戶,他們只需要種好地瓜就可以了。
“我們還將建地瓜小鎮和薯文化博物館,圍繞鄉村振興,打造體驗式鄉村旅游產業,讓當地農民獲得更高收入。”宋章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