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到基地里育苗、扯草,一個月能掙2000多,我挺知足的。”“種植基地就在家門口,待遇跟我在外打工差不多,主要是還能照顧家人,何樂而不為呢。”說這兩句話的,是貴州獨山縣上司鎮甲里村貧困戶郭華燕、陸海娥。
在她們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該村西紅柿示范種植基地,只見村民們有的在翻整田地,有的在移栽,有的搭柵欄……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說起村里的蔬菜產業,該村黨支部書記陸運祥告訴記者,過去,村民們主要靠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維系生活,但種植這些作物的周期長、經濟效益低,群眾收入微薄。
如今,甲里村以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發展特色農業產業為切入點,依托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條件,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幫助群眾解決就業的同時,可推動全村經濟發展。“為了能夠實現種植不斷檔,致富不脫節,基地里除了種植西紅柿外,還種植白菜、菜薹等品種。目前,已種植200畝西紅柿,50余畝白菜。其中,西紅柿于6月上旬正式掛果,畝產可達5000公斤,實現產值220萬元。同時,可安置50余名當地貧困戶就近到基地務工,月用工量可達800余人次。”陸運祥說。
該村67歲的村民陸正華很難在外找到工作,自村里發展蔬菜種植產業后,需要的勞動力多了起來,他也在基地找到了活干。“我現在每天能拿到80塊錢,和大家在一起還能有說有笑,日子過得充實快樂。”陸正華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為了讓村里的蔬菜有銷路,2017年底,我們與廣州海特果蔬有限公司簽訂合作訂單式蔬菜種植,雙方簽訂保底收購協議,確保實現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利益共享。”該村*書記楊勝付介紹,下步,甲里村將按照“戶戶有脫貧項目、人人有增收門路”的要求,通過“支部+專業合作社+貧困戶”、“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模式,力爭將蔬菜種植面積增加到1000畝,用兩年時間把甲里打造成為蔬菜種植專業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