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近期,伴隨全國大蒜市場價格下滑,云南省部分地區大蒜出現不同程度的滯銷,供需不平衡問題比較突出。為了盡可能降低菜農的損失,種植戶、流通企業、地方政府和消費者多方聯動,使云南省大蒜主產區滯銷情況得到初步緩解。
觀點
云南發展特色農產品優勢明顯,只要不斷推進農業全產業鏈提升品質,以打造“綠色食品牌”為契機,進一步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破解“菜賤傷農”自會水到渠成。
種植 加強區劃布局指導 提升抗風險能力
來自云南省農業廳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大蒜種植面積68.8萬畝,產量109.4萬噸。除產量大外,云南省大蒜氣候及種植優勢均十分明顯。“由于云南省大蒜熟期較早,比河南產區提早30天,蒜薹正好在春節前上市;大理產區的獨頭蒜具有區域優勢,在業界聲譽*。”省農業廳某負責人介紹。
云南大蒜有產量、口碑,蒜價卻頻頻坐上“過山車”。華洲蔬菜有限公司董事長唐少華認為,現在很多地方農民種植沒有產量計劃,與市場需求嚴重脫節,所以容易造成供求上的落差,菜價波動就會比較大。他表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大力實施“公司+基地+專營合作社”的模式進行蔬菜生產。在試驗示范基地中科學研究出種植標準,再推廣給農戶,根據市場變動情況定量,為農民節約成本,也避免產生供求不平衡的不良影響。
省農業廳某負責人表示,云南省應重點加強區劃布局指導。根據氣候、土壤特點和發展商品蔬菜潛力,建立云南省蔬菜種植區劃意見,劃分適宜種植區域和適宜種植品種,指導農業生產者科學選擇適宜種植的蔬菜,以更好地適應商品性農業生產的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云南打造生態、綠色、有機農產品已經有不少成功案例,大宗農產品未來的發展也應朝這個方向發力,才能有效保證農產品的抗風險能力,并且實現效益的*化。
生產 延伸產業鏈 提升“云品”身價
2018年春節后,云南省部分縣市出現蔬菜滯銷,特別是瀘水、元江、盈江等冬春蔬菜重要產區出現冬馬鈴薯、西紅柿等滯銷問題。省農業廳副廳長王平華表示,目前云南冬馬鈴薯已成為*具競爭力的大宗農產品之一,但冬馬鈴薯產業附加值不高的特征仍較為明顯,應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加快馬鈴薯產業的轉型升級。
延伸產業鏈、提升深加工能力成為迫在眉睫的事情。云南天使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首批、云南*家也是現存歷史*悠久的馬鈴薯深加工企業。30多年的品牌沉淀和市場營銷網絡的構建,樹立起了良好的“天使”品牌形象,“天使”土豆片暢銷國內十多個省市自治區,讓“小土豆闖出了大市場”。企業相關負責人坦言,依托“馬鈴薯由副食消費向主食消費轉變、由原料產品向產業化系列制成品轉變、由溫飽消費向營養健康消費轉變”的產業發展方向,企業將繼續整合馬鈴薯育種、種植、成產、銷售等相關企業,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開發馬鈴薯系列產品,打好“云薯”牌。
業內人士表示,云南要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就要多打造類似“天使”這樣的品牌,通過企業帶動,保證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與馬鈴薯產業相同,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發展都需要在完善產業鏈方面下功夫。省農業廳負責人認為,下一步,云南省需大力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蔬菜商品化處理、冷藏保鮮、倉儲配送,提高農產品流通組織化程度。同時要推進品牌建設,突出“高原特色、生態精品”主題,集中培育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云菜”等農產品知名品牌,努力推進蔬菜等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流通 降低物流成本 推動“云品”出滇
針對蔬菜流通環節多、成本高,農民賣菜難和居民買菜貴并存等突出問題,業內人士認為應鼓勵農超對接。農超對接既能穩定農產品銷售渠道和價格,又可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物流成本。以此次大蒜滯銷事件為例,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縣等主產區田間地頭大蒜價格低至幾毛錢一公斤,但在昆明各大農貿市場,蒜價仍維持在15元一公斤左右,繁多的流通環節及物流成本無形中拉高了零售價格。而昆明家樂福直采洱源當地大蒜,首批10噸大蒜僅每公斤1.99元就能買到。
作為農業大省,農業對云南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云南省積極推進“云品”出滇成效顯著。近幾年,云南農墾集團作為省政府確定的“云品出滇”牽頭單位和市場主體,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正致力于打造云南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的“品牌管理商、標準制定商、服務提供商、渠道整合商、市場運營商”。
“以‘云品’進京來說,目前已經與北京首農集團、北京二商集團等兄弟墾區及大型企業、銷售渠道商建立了合作關系;獲得了京東、亞馬遜、一號店等9大電商平臺建立‘云南館’或‘云南特色館’的運營授權,同時成功申請天貓云南原產地旗艦店,自建了電子商務平臺并與本來生活網、果樂樂等北京本土電商等開展合作,實現端口的互聯互通,銷售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與此同時,2017年開設了‘云品’專賣店北京王府井店,全國職工之家店即將開業,進一步打響了‘云品’在京的知名度。”云南農墾高原特色農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易智說。
如今,天使土豆片系列產品已進入了北京商超及電商渠道;澳洲堅果產品在北京的連鎖便利店進行銷售;茶葉以北京專業茶葉銷售市場和銷售公司為載體,采取零售或批發的形式銷售,目前在京已有6家加盟合作商。除此之外,咖啡系列產品、各類蔬菜、花卉等,均受到北京市民的喜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