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浙江慈溪市日前啟動水產養殖尾水治理工作,先期選擇了不同養殖方式的5個養殖場進行試點,并量身定制尾水治理方案,著力打造示范點,以后將在全市范圍內逐步推開。
慈溪市銀峰水產養殖場是其中一個示范點,以泥鰍和南美白對蝦為主,約有大棚養殖面積260畝,已確定采用“沉淀-生物膜-濾食性動物-大型水生植物”的尾水處理模式,也就是把渾濁的養殖尾水通過排水管進入沉淀池,再經過生物膜、濾食性動物、水生植物的層層處理后變得清澈,實現循環利用。眼下,養殖場的排水管和處理池已整修完畢,下一步將放養白鰱等濾食性動物,種上茨實、銅錢草、狐尾藻等水生植物。
據悉,此次尾水治理工作共選擇了金利養殖場、慈溪市銀鋒水產養殖場、慈溪市觀海衛澤山漁業合作社、寧波市欣漁水產生態養殖有限公司和慈溪市觀海衛雙超水產養殖場5個示范場,涉及大棚養殖、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等養殖類型。
浙江慈溪市現有淡水池塘養殖面積約3萬余畝,主要分布在沿海的龍山鎮、掌起鎮、觀海衛鎮、附海鎮、新浦鎮及市農墾場等。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主要有殘余餌料、代謝廢棄物、溶解態氮磷等。其中,飼料殘餌和代謝廢棄物等多沉積在養殖池塘底部,在一定條件下又會重新進入水體中影響水質,而養殖尾水若未經處理直接排放,會導致附近水域的富營養化,引發赤潮、綠潮等水體污染。
水產養殖尾水治理主要通過物理、化學、生物生態和綜合廢水處理4種模式來完成。浙江慈溪市結合具體實際,在綜合運用這些處理模式的基礎上建立了4種適合浙江慈溪市不同類型的尾水處理模型,包括養殖池塘原位處理-多品種套養生態養殖、循環水工廠化養殖系統、“沉淀-生物膜-濾食性動物-大型水生植物”尾水處理系統、原池人工濕地綜合尾水處理系統。經過治理,尾水中的懸浮物、總氮、總磷等含量將大幅下降,魚蝦塘的環境也將得到極大改善,不再有渾濁腥膻,取而代之的將是水生植物茂盛的小型生態群落。水質好了,魚病也少了,尾水治理解決環境問題的同時也將有助于養殖戶養殖效益的提高。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