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編輯雜談】近日中國對美國大豆提高了25%的關稅,這使得許多人在擔心,中國在以往都是大量進口美國大豆,一旦減少美國大豆的進口,中國國內能否滿足對于大豆的需求。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世界上大豆的主要生產國和出口國。而且因為美國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畝產高,所以美國大豆在全球多國都有出口。再加上美國平原地勢種植作物都是機械化,而且美國的石油還廉價,這就把大豆價格控制在極低的水平。
美國大豆在生產上有很多的補貼,生產成本的低廉導致了美國大豆的出口價格比國內還要低,在貿易開放后,中國國內的商家自然是選擇收購價格更為低廉的美國大豆。
除了美國的風土氣候適合大豆生長以外,美國對大豆的消耗量不夠大,所以生產的多數大豆都用來出口了。
而中國人口太多,對于大豆的需求量實在太大。但是中國只有20億畝耕地,種植的農作物沒有辦法達到國內對于主量和大豆的同時滿足。中國每年產大豆大約1000萬噸,絕大多數用于大豆制品的生產。
目前進口的大部分大豆很多都是用來榨油的,還有國內飼料行業對于豆粕的需求也十分大。而美國大豆的出油率高,國內的食用油商家很多都是進口的美國大豆。如果中國不再進口美國大豆用來來提取食用油,那么食用油市場的缺口實在太大,單憑中國國內的食用油產量,遠遠不夠。此外,國內的飼料行業也將面臨困難。
所以,中國目前正在計劃從其他國家進口大豆,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減少外貿的風險。中國的大豆出油率不高,可種植大豆的耕地實在不夠滿足國內巨大的需求量,在中國解決大豆品種改良問題之前,中國也只能從進口美國大豆改為進口其他多國大豆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