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變遷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中國的鄉村社會形態和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遷,在鄉村治理中,文化失序問題凸顯,急需加強文化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以高遠的歷史眼光和寬廣的文化胸懷,將堅定文化自信、傳承與發揚*傳統文化提到新高度。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又進一步明確要繁榮興盛農村文化,堅持鄉村全面振興。為此,要正確認識文化發展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厚植文化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大思想支撐。因為沒有鄉村文化振興,就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振興。
鄉村文化是鄉村社會的精神紐帶。在中國傳統的鄉村社會,文化發揮著非常重要的治理作用,它輻射鄉村生活世界的各個方面,深刻影響著鄉村成員的思維方式、價值導向,以及日常生活行動的展開。所以,做好鄉村振興中的文化定位至關重要。
鄉村文化是鄉村振興之魂。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展現鄉村文化自信和時代魅力,有助于守護*傳統文化的根;推動鄉村文化振興,提升農民文明素養,造就“三農”人才隊伍,有利于抓牢鄉村振興主體;推動鄉村文化振興,促使文化層面的產業融合,有益于推動農業現代化,夯實鄉村振興基礎;推動鄉村文化繁榮興盛,順應了廣大農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期待。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目標要求,作為鄉村治理的主要力量,文化對鄉村社會秩序發展影響深遠。它在個體層面,開展社會化教育,使得自然人向社會人演進;在社會層面,建構社會認同和價值規范,*后達到社會良性運行和秩序穩定;在國家層面,引領社會秩序運行發展,現今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就是文化導引國家發展的有力佐證。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著眼于鄉村文化振興,其基本內容和目標或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首先,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鄉村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要將其融入到鄉村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轉化為情感認同、社會認同、文化認同。
其次,要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構建新鄉賢階層,發揮“道德權威”在鄉村生活秩序維持中的重要作用;推動新時代的移風易俗活動,廣泛開展“傳家訓、立家規、揚家風”行動,鼓勵村民協商制定村規民約,塑新風正氣。
第三,淳化鄉村公共文化。從公共文化載體上加強鄉村建設,健全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發揮非正式議事空間的日常治理;加強農村志愿服務普及,推動形成互幫互助、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堅持對不良風氣和行為進行曝光、監督。
第四,健全重才育才的工作機制。以靈活多樣的方式落實文化人才的激勵保障政策,對鄉村文化骨干、文化工作人員開展定期培訓,尤其是做好本土“技藝傳承人”“文化關鍵人”的培養工作,打造專業化的文化工作隊伍;
第五,加強自治、法治、德治三種力量協同。深化自治實踐,穩固鄉村民主政治制度和維系鄉村自治文化傳統;補齊法治文化短板,增強新形勢下民眾的秩序意識和法治文化精神;強化德治建設,潤化人心,夯實社會善治的思想基礎。
回望歷史來路,中華五千多年文明孕育了豐厚的*傳統文化和農耕文化,但近十幾年來,鄉村文化衰落不容忽視。邁步新時代,黨和國家對鄉村振興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鄉村文化振興正迎來*時代機遇。鄉村文化振興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中“文化小康”的重要著力點,是消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文化需求與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矛盾的有力舉措。奮進新時代,鄉村振興必須重新認識鄉村價值、堅定鄉村文化自信,積極踐行鄉村文化自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鄉村文化,為鄉村振興構筑積極健康的文化環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