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如果要問橫溪在哪?相信大多數南京人不知道,現在如果要說起橫溪,相信99%的南京人都知道。
“來江寧織造幸福,到橫溪品味甜蜜”,橫溪跟著西瓜出了名。18年辦節,當地的知名度和西瓜產業的富民效應持續提升,思想解放一直貫穿其中……
從政府主導到“還節于民”,西瓜節成為群眾自己的節日。
“西瓜節就是一個‘窮則思變’、解放思想的結晶。”該街道主要負責人介紹說,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橫溪就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西瓜之鄉。然而,那時“賣瓜難”對于瓜農來說苦不堪言。如何幫助瓜農賣瓜?街道于2001年嘗試舉辦“橫溪西瓜節”,推銷西瓜。沒想到,這場形式簡單、內容單調的“西瓜節”,讓品質優良的橫溪西瓜“一炮打響”。瓜農新采的西瓜剛運到田頭,就被前來參加西瓜節的市民*一空。
嘗到了西瓜節舉辦的“甜頭”后,橫溪更加堅定了連續舉辦的信心,在公交車投放廣告、在網絡和平面媒體上做專項宣傳……這些年來,橫溪街道不斷地通過各種媒介來宣傳推廣西瓜節,西瓜造勢,廣交朋友,結出了累累碩果:以今年西瓜節為例,5月1日啟動以來,橫溪西瓜日銷售量一直保持在3000噸左右,而第十七屆中國·江寧橫溪西瓜節暨“江寧之春”群眾文化藝術節橫溪專場文藝演出活動當天,銷售量達到6000噸;共有38萬游客來橫溪旅游,帶動鄉村旅游消費9100萬元。
在今年的西瓜節中,瓜王爭霸賽、吃西瓜大賽……儼然成了一場全民大狂歡。縱觀這些年來的西瓜節,返璞歸真成為主旋律:從*初的*時間到現在歷時兩個月;從政府主導到群眾唱戲;從請明星歌手,到原汁原味的民間表演……“還節于民”卻更清新宜人,游客與當地農民自娛自樂,以嘉年華的方式慶祝自己的節日。
從賣西瓜到定標準,橫溪西瓜擺上了金鷹貨架。
隨著這些年來西瓜節的成功舉辦,“橫溪西瓜”聲名鵲起,成為各商家爭搶合作的“香餑餑”:進入河西金鷹世界、江寧金鷹、仙林金鷹湖濱天地等精品超市;與南京報興達報刊發行公司合作,輕點“南報讀者服務”微信公眾號,*新鮮、*正宗的橫溪西瓜送到市民家門口……
自舉辦西瓜節以來,橫溪西瓜產業得到迅猛發展,目前全街道有1.2萬戶從事西瓜生產,西瓜種植面積已經由2001年的1.2萬畝發展到今天的5.5萬畝,總產量由2.64萬噸發展到16萬噸,品種從4個發展到60多個,銷售產值由2112.6萬元發展至5億元,農民人均西瓜純收入達8000余元。“西瓜節”不僅促進了本地西瓜產業的發展,還帶動馬鞍山、溧水等周邊地區西瓜產業的發展,橫溪西瓜逐步走上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思路寬,則天地寬。“西瓜只能賣一季,但賣技術卻可以‘四季常青’。”街道主要負責人介紹說,借助國家地理標志商標的品牌效應和西瓜節的經濟溢出效應,橫溪西瓜種植技術正逐漸成為“行業標準”。全國勞模于行陽成了遠近聞名的“西瓜醫生”,經常到溧水、溧陽、馬鞍山等地“開藥方”;六合瓜農主動找到橫溪街道新楊社區,希望社區以技術“入股”的形式,安排瓜農到當地種植西瓜……“橫溪西瓜”不僅要做西瓜中的“狀元”,更要做西瓜種植技術標準的“制定者”“引領者”,演繹了“小西瓜大產業”的富民傳奇。
從西瓜搭臺到全方位推介,瓜棚成為旅游景點。
“西瓜節這些天,天天都有很多人開車來買瓜,有時還跑進瓜棚里拍照,瓜棚都快成旅游景點了。”瓜農王宜鳳說,不少市民驅車近百里,跑進瓜棚拍照,是來買瓜的,還是來旅游的?
據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西瓜節期間,街道通過引導傳統的“一日觀光游”向深度體驗、休閑游轉變,豐富節慶活動、農家美食等旅游產品供給,生態旅游、鄉村旅游全面開花。同時圍繞全域旅游示范街建設,他們正全力打造“兩軸三片”為核心、“五鎮兩園”為支點的特色田園新骨架,形成橫溪西部鄉村休旅金軸線。
西瓜節不能簡簡單單地辦成“節慶活動”,宣傳的不僅是橫溪的西瓜,還有橫溪的優質農副產品資源。吃一口甜蜜的西瓜、品一壺回味的夜合山茶、喝一杯忘懷的石塘米酒……在今年的西瓜節宣傳推廣中,變西瓜“獨角戲”為優質農副產品“大合唱”,整體包裝推廣“橫溪味道”。
“以西瓜為媒、以節會友,展現橫溪豐富的農產品,促進產業興旺。”該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舉辦西瓜節,線上吆喝、線下體驗,吸引游客參與節慶活動,增加游客的體驗感,讓更多地區的人走進橫溪,了解橫溪味道,擴大影響力、拓寬客源市場,橫溪的優質農產品逐漸走進了市民視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