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素質較高、更懂農業技術、善于經營管理的“新農人”正在推動中國家庭農場走向專業化、集約化道路。
從日前農業農村部舉辦的家庭農場創新發展培訓會上獲悉,目前我國家庭農場快速發展,數量已超過87.7萬戶。
農業農村部對全國3000戶左右家庭農場監測分析顯示,家庭農場在農民合作社組建運營、發展訂單農業,帶動小規模農戶改進生產技術、降低成本等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杜志雄說,當前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正在快速發展和演化,家庭農場由小農戶升級而來,這些新型生產經營主體成為鄉村振興的未來主導力量。
家庭農場已成為農業合作社組織的發展助推劑。農業農村部的家庭農場監測顯示,全國36.97%的家庭農場加入了合作社。由于家庭農場經營者專業素質較高、更懂農業技術、善于經營管理,在農民合作社組建和運營中也更愿意發揮核心帶頭作用。
與傳統小農戶相比,今天經營家庭農場的“新農人”無論是生產方式還是發展觀念都有所變化,后者正在成為生態農業技術的使用者和農業綠色發展的實踐者。
農業農村部的監測數據顯示,在進行灌溉的種植類和糧食類農場中,采用噴灌技術(含微噴滴灌滲灌)進行灌溉的農場占比分別為36.59%和19.50%;畝均化肥用量低于或者等于周邊農戶的農場合計占比83.93%。就畝均化肥用量而言,至少40%的家庭農場在“減量”使用;在抽樣的418家養殖類農場中,利用糞便進行資源化、綜合循環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農場占比近八成。
與小規模農戶相比,家庭農場集約化、規模化經營水平更高,更有意愿使用先進農機、引進優良品種、采用新技術、開展品牌化經營,能夠帶動小規模農戶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產量、降低成本。
農業農村部監測顯示,72.09%的家庭農場擁有自己的拖拉機,29.04%的農場擁有聯合收割機,17.07%的農場擁有插秧機,平均每家農場自有農機具價值為22.13萬元。
不斷發展的家庭農場帶來了農業產業組織方式的變化。
“實踐中,很多農產品加工企業獲得生產原料、發展訂單農業,更加愿意與家庭農場這樣有規模的原料供給者打交道,將家庭農場作為原料基地,克服小規模農戶生產經營波動大、生產方式不規范和質量安全難保且違約率高的風險和缺陷。”杜志雄說,同時,家庭農場為了盡快回收農業機械的投資成本,成為周邊小規模農戶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提供者。
“在不少家庭農場中,父輩負責生產,兒子負責營銷拓展,這種‘代際分工’趨勢表明新生代農民在向產業化拓展,推動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農業農村部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副司長江文勝說。
在杜志雄看來,生態生產方式是“新農人”的基因,有機產品供給服務是“新農人”的符號標志,新型農業生產主體的培育發展,有助于新時代中國農業由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轉換。
江文勝說,家庭農場發展要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同區域同類型家庭農場可實行抱團發展。同時要與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相結合,明確各自功能定位,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