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柳州三江侗族自治縣斗江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充分利用生態和區位優勢,以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為突破口,通過發展油茶、茶葉及生態鄉村旅游等優質產業,在*扶貧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可復制、可推廣、可供借鑒的經驗,為全鎮今年全部實現脫貧摘帽夯實了基礎。
一圃油茶地 帶活一方土
初夏的斗江鎮宇塘油茶示范基地,1000多畝已種植7年的優質油茶林綠意盎然,漫山遍野的油茶樹上果實掛滿了枝頭,或紅或青或紫的油茶果,等待著今年的豐收。
“幾年前,這里不過是幾座荒山一片雜林。”6月7日,斗江鎮黨委書記吳明煥介紹,2009年通過土地流轉的形式,致富帶頭人王柳青帶著村民在思歐村谷所、宇塘屯的山頭種植上千畝高效油茶,經過7年的強化管理,2017年基地生茶果產量35萬千克,產值126萬元。當地群眾可以得到土地流轉收入、茶園務工收入及農副產品購銷合作收益,參與這片油茶林經營的貧困戶實現了脫貧。今年,該縣將宇塘油茶基地列為“高效油茶產業核心示范區”。圍繞這個核心示范區的創建,全鎮在周邊基地又發起新品種高效油茶種植上千畝,今年力爭將宇塘油茶基地建設成為三江第二個自治區級農業核心示范區。
目前,全鎮發展高效油茶產業基地5個,面積達5000多畝。在油茶產業基地的輻射帶動下,全鎮高效油茶種植面積達到1.1萬多畝。該鎮不僅油茶產業發展得好,還因地制宜發展茶葉、稻田綜合種養、杉木、竹子、果蔬等生態產業。目前全鎮成立各種產業合作社56個,產業基地21個,貧困戶發展產業覆蓋率實現*,*扶貧從“輸血”走上了“造血”之路。
打通生產路 種出大產業
“今年挖通并硬化了思歐村谷所屯到宇塘油茶示范基地的農業生產路,告別往年坑洼不平的山路,方便村民往山上發展產業實現脫貧致富。”吳明煥說,該鎮以脫貧攻堅為抓手,整合資源全力推進農村生產路建設,致力打通村屯連接發展有油茶、茶葉等特色產業的山間地頭農業生產路,截止到6月5日,全鎮已經完成生產路18條45公里,這些生產路成為開啟山上“綠色銀行”的“金鑰匙”。
在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中,全鎮更是以道路交通、農田水利、村級組織活動陣地等基礎建設作為脫貧的突破口,修建了斗和、鳳凰通鄉、村四級道路,實現行政村*道路通暢。新建了大宅、宇往、谷所等40多條通屯硬化路,預計到今年底自然屯道路通暢率將達到99%。維修新建了5個村的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強化了村級組織活動陣地建設。實施一批“五小”水利工程,解決了200多個農田水利灌溉問題。
美景繪入畫 撬動鄉村游
荷塘里,荷葉密密麻麻,一個挨著一個,像個調色盤,盛開的荷花炫耀著自己的美麗。幾條活潑的小魚在荷葉下嬉戲,調皮的青蛙從一片荷葉躍上另一片荷葉,蜻蜓飛過來,仿佛在告訴人們清早飛行的快樂。花叢中,一位姑娘用相機“咔嚓咔嚓”把此情此景升級成了一幅幅優美的風景畫面。這是筆者6月7日走進斗江鎮牙林村盛龍生態風情園看到的一幅幅生態鄉村美麗畫面,這也正是斗江鎮通過“生態鄉村+扶貧+農業產業+旅游”模式取得實效的一個縮影。
“充分利用距縣城不足10分鐘車程的交通優勢,緊緊抓住依靠三江旅游大環境,做足‘山水文章’,牽好旅游這個牛鼻子,帶動部分貧困戶脫貧。”吳明煥介紹,該鎮依托獨特的交通區位和生態資源優勢,傾力打造“城郊型生態休閑旅游重鎮”,通過以旅促農、以旅富農,走出了一條農旅深度融合的脫貧好路子。目前,全鎮共有甜水寨、瑤水灣、谷雨、盛龍風情園等生態旅游農莊8家。去年共接待游客12萬多人次,旅游收入1200余萬元。在斗江鎮建設的這些生態農莊集群中,貧困戶也正是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到山莊就業、農副產品購銷合作等多種方式,在家門口就業,實現增收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