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脫貧攻堅,筑夢全面小康,既需齊心聚力,又要有敢啃“硬骨頭”、堅決打贏的豪情擔當。堅持民生為本的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把脫貧攻堅列入全縣“1+5”重點工作,突出質量要求,強化問題導向,注重創新實干,打出了一套向*難處聚力、剛柔并濟的“組合拳”,以實干實績譜寫脫貧攻堅新篇章。
力推一村一業手工作坊開出“致富花”
固河鎮劉橋村貧困戶劉麗煥做夢也想不到在自己家門口就成了“上班族”。“每天能掙四五十塊錢,活兒還不累,俺脫貧有希望啦!”劉麗煥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信心。
因身體殘疾,劉麗煥無法外出打工,收入微薄,如何脫貧一直是她的一塊“心病”。去年,固河鎮創新產業扶貧新模式,針對年齡大、缺技術,又無法離家外出打工的婦女,專門在村里建立了“大姐工坊”產業扶貧點,實現居家就業。劉麗煥選擇在離家*近的侯橋村“大姐工坊”免費學習假發制作工藝,并按件領取工資。目前,像劉麗煥一樣的姊妹一共有12位,大都是附近村莊的貧困戶。
據固河鎮黨委書記郝林遠介紹,去年以來,固河鎮先后在50個村莊建立了“大姐工坊”產業扶貧點,180余戶貧困戶通過小手工活代加工實現脫貧。
手工作坊開出“致富花”,讓貧困戶臉上樂開了花。在趙寨子鎮東小村,小小的橡皮泥成了貧困戶的“聚寶盆”。在趙寨子鎮政府的扶持下,東小村建起了橡皮泥加工點,接收貧困戶就業。目前,該橡皮泥加工點已帶動周邊10多個村的20多戶貧困戶脫貧。
為加快產業扶貧步伐,該縣按照“一村一業、一村一品”“宜養則養,宜種則種”的原則,采取“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在貧困村培育起肉驢、肉羊、桑蠶、有機蔬菜、鄉村旅游、手工加工等產業。受益于產業扶貧,目前,該縣已實現1.62萬人脫貧、43個省定貧困村全部摘帽。
把準市場脈搏特色種植成了“搖錢樹”
近日,記者在姜店鎮勇峰合作社基地的彩椒大棚內看到,半米高的彩椒棵棵枝葉茂密,大彩椒綴于綠葉之間,特別亮眼。忙著采摘彩椒的種植戶楊恩山一臉喜悅地說:“自從去年種上這彩色‘寶貝’,俺的腰包開始變鼓了。”
49歲的換后村村民楊恩山患有肺癌,因病致貧的他借助豐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種植特色彩椒的機遇,承包了兩個大棚種彩椒,彩椒收獲*茬下來就賺了兩萬元,今年預計可賺10萬元。
為了蹚出一條特色種植增收路,2016年底,豐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和青島華盛綠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起了30個智能化大棚種植彩椒,全程科學化生產,實行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精品彩椒直供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大超市,效益頗豐,吸納了眾多周邊百姓種植彩椒。
隨著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高效益經濟作物成為農民的種植*。為讓高效益作物更好地助力脫貧攻堅、促農增收,高唐縣融合龍頭企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等經營主體運行特點,大力推廣特色農業種植,涌現出一批特色種植、優質產業專業村,讓許多貧困戶受益。
向陽花開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以特色種植助力鄉村旅游,用鄉村旅游促進扶貧惠民,在鄉村旅游景區內不僅種植了30余畝向陽花,還種植了200多畝桃樹,300多畝梧桐,精心打造“十里桃花一條街萬棵梧桐引鳳凰”的盛景,鄉村旅游紅紅火火。朝陽產業帶來好效益,在此簽約打工的百余名貧困戶成為直接受益者。“景區就在家門口,俺干的都是給花草樹木澆水的輕松活,每月工資1800元,日子越過越有奔頭啦!”64歲的西郭村貧困戶郭克行滿意地說。
扶貧先扶志,鼓足精氣神的貧困戶也主動打起特色種植“金算盤”。三十里鋪莊村貧困戶陸德寶,去年在扶貧政策的幫扶下,建起了1.5畝蔬菜大棚,當年收益1萬余元。在致富路上鉚足了勁的老陸瞄準特色種植,又跑到泰安引進了1500棵新品種紅油香椿樹。陸德寶信心滿懷地說:“俺種的紅油香椿預計今年6月份就能上市,一年采摘8次,價格好且不愁銷路。目前,聊城和夏津的客戶已經預定。再加上俺種植的油菜、茴香苗等作物,今年俺有望收入兩萬多元。”
結對幫扶孝善扶貧模式廣拓“幸福路”
今年“五一”,趙寨子鎮前張村71歲的村民孫玉蘭格外高興。原來,在鎮村干部的幫扶下,她家住進了三寨小區94平方米的新樓房。
孫玉蘭是村里的獨女戶,老伴兒去世早,女兒出嫁后,一直自己生活,居住在3間破舊的土坯房里。加上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日子過得很緊巴。
2016年,鎮村干部結對幫扶建檔立卡貧困戶,前張村黨支部書記張樹河成為孫玉蘭的“脫貧幫扶*責任人”。在鎮扶貧辦的扶持下,張樹河為孫玉蘭申請了公益性崗位,讓她成為前張村的一名保潔員,每月都能領到400元工資,再加上政府低保金和養老金,2016年底孫玉蘭穩定脫貧。
作為全國文明縣城,高唐縣創新推行孝善敬老扶貧模式,并在全市推廣,確保老年貧困人口老有所養。同時,該縣還延伸擴大孝善范圍,在43個省定貧困村和431個插花村全面推開老弱病殘家庭鄰里互助護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