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廣州特色產業鼓起貧困戶錢袋子(圖)
廣州特色產業鼓起貧困戶錢袋子(圖)
農業網   時間:2018/6/12 10:33:00  來源:番禺日報  閱讀數:385

產業幫扶

  冰塘村的無公害優質農產品銷路打開了,線上和線下同步銷售;葵富村打造“千畝鷹嘴桃基地”,扶貧資金按固定收益比例或折股量化分配給貧困村和貧困戶;福江村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扶貧產業反哺貧困戶……在廣州市番禺區各幫扶單位的幫助下,五華縣的對口幫扶村有了自己的“致富經”。

  在新時期*扶貧*脫貧工作中,廣州市番禺區各幫扶單位因地制宜大力實施農、林及養殖和光伏產業幫扶,通過“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種養大戶+農戶”、項目合作、入股經營等多種產業化經營模式,重點抓好種植茶葉、水稻、水果、番薯和養殖龜、牛、羊、雞、鵝等特色產業。

  種養合作 貧困戶變“股東”

  冰塘村是區水務局對口幫扶村。冰塘村水質清甜,自然生態保護非常好,冰塘大米、冰塘竹筍、冰塘花生、冰塘胡須雞、冰塘蜂蜜、冰塘茶葉、冰塘番薯、冰塘米酒、冰塘野生楊梅等全是無公害優質農產品。可惜一直以來受交通制約,宣傳銷售渠道不通,這些土特產“藏在深閨”。種養的產品銷售不出去,沒收益,這就造成貧困戶種養積極性不高。

  針對這些困難,區水務局聯系雙華鎮領導和番禺區派駐工作組領導,整合多方資源,決定幫扶冰塘村成立冰塘農業種養合作社。合作社由98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構成,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對貧困戶的農產品進行統一收購,統一銷售。聯合雙華鎮政府成立統一的電商銷售平臺,由鎮整合資源把冰塘的農產品運送到鎮,解決了村到鎮的*后一公里物流瓶頸問題,開辟線上銷售渠道。

  另一方面擴大線下的銷售渠道,冰塘農業種養合作社在村成立加工場、銷售商鋪、利用鄉賢的力量,采用加盟的形式,在珠三角開辦冰塘農業種養合作社銷售商鋪,目前第二間連鎖商鋪已經在中山大涌鎮開業。聯系中山客家商會尋找有關企業進行訂單式銷售。2017年冰塘種養合作社收購的冰塘番薯被全國知名品牌東城紅木全面收購,并注冊了“冰塘番薯”品牌。冰塘番薯在線下銷售供不應求,目前售賣為5元/斤。

  農產品銷路打開了,貧困戶嘗到了甜頭,增強了脫貧信心。河背片區的貧困戶張泗強主動擴大了種養規模,在山里面建成了個人小養殖場,每年養雞1000多只左右,養蜂60箱,小魚塘4畝。村內其他貧困戶也紛紛仿效,有主動養蜂產蜂蜜,例如貧困戶張桂蘭除了養雞,種植番薯花生等農產品,也養蜂20箱。目前,統計全村貧困戶養殖蜂箱超400個,貧困戶種植果梨和茶樹種植超過2000棵,其中張錫宗種植果樹300棵,張正妹種植果樹茶樹100棵。

  打造葵富“一村一品” 鷹嘴桃產業基地

  葵富村是區住建局幫扶村,區住建局通過引進創業致富帶頭人,合力打造葵富村“千畝鷹嘴桃基地”,實現“三月賞花、七月賞蓮品桃”的蓮花塘-獅里頂公園-鷹嘴桃產業休閑農業帶。

  2017年下半年,區住建局駐村扶貧工作隊會同鎮村領導干部通過多次外出考察調研、座談討論,把鷹嘴桃、百香果等種植項目作為葵富村“一村一品”的農業特色產業。在葵富村南斗片租用荒山約1000畝作為產業項目發展用地,引進梅州市強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鷹嘴桃產業基地(首期啟動400畝鷹嘴桃種植)。葵富村經濟聯合社與梅州市強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簽訂了10年合作協議,投入扶貧資金100萬元(目前已投入70萬元扶貧開發資金),由梅州市強升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承包經營約80畝收益跟貧困戶掛鉤的扶貧產業。投入鷹嘴桃種植基地的扶貧資金按固定收益比例或折股量化分配給貧困村和貧困戶,按股份分享經營收益,增加貧困村、貧困戶的收入。

  光伏發電扶貧產業反哺貧困戶

  橋南街對口幫扶福江村,橋南街扶助福江村利用149.9萬元631資金(省、對口幫扶市、貧困人口屬地市按6、3、1的比例共同分擔扶貧開發幫扶對象的財政扶貧投入)建設1個總容量為176.49KW的光伏發電站。

  該項目建成后由福江經濟聯合社負責管理,該發電站前5年收益的70%用于反哺貧困戶,幫助其解決生產和生活困難,30%用于福江村的電站管理和村公共設施維護,后15年的項目收益全部歸村集體所有,用于村內公共設施建設維護以及幫助困難群眾。預計20年內,該發電站平均每年可產生稅前收益18.93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