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戶的情況比較特殊,需要時常過來做做思想工作。”“這一戶很勤勞,在山上放養的雞苗已經基本長成了,需要幫扶他打開銷路。”……在桂林市興安縣溶江鎮富江村委的蜿蜒道路上,曾經的“*書記”秦致能正在為新上任的“*書記”王波一一介紹村里的扶貧情況。在這個遠離縣城的偏遠小村莊里,村民在“*書記”的幫扶下,一步步走上了致富路。
產業幫扶發展經濟:一個個貧困戶走上脫貧路
興安縣溶江鎮富江村委冷江村,村民夏金遠在2016年貧困戶脫貧摘帽“雙認定”驗收表簽上自己的名字時,臉上露出了笑容。“全靠扶貧產業扶持和危房改造等各種補貼,我們家才走上了脫貧的道路。”夏金遠一邊在新房里整理房間,一邊樂滋滋地告訴記者。
在這個因盛產葡萄被譽為中國南方“吐魯番”的興安縣溶江鎮里,富江村委并不是一個富裕的村。該村位于溶江鎮西北部,總面積17平方公里,共有24個村民小組,17個自然村,總人口5353人。人口多,面積大,農業不發達,加上青壯年的外出,村民大多依靠種田、養殖為生。2016年,剛剛到這擔任“*書記”的時候,秦致能心里有些忐忑。“當時來到村里,感覺是村民沒有信心。我也有些擔心,怕完不成任務。村里面積大,光是每家每戶走訪識別就是一個大工程。”秦致能告訴記者,擔任“*書記”后,他把摸底工作作為*要務,通過建卡情況進行每家走訪,協助結對干部深入到聯系戶家中,調查了解貧困戶基本情況,宣傳惠民政策,幫助制定脫貧計劃,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要扶貧必須依靠產業,只有造血功能改善,才能讓群眾不依不靠走上扶貧路。”秦致能告訴記者,在脫貧思路上,他結合富江村實際,確定了以葡萄產業為龍頭的高效農業產業發展方向。經過一系列的技術和資金幫扶,村里的產業開發從無到有,從幾十畝到一定規模,產業開發讓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僅2017年,村里就有34戶貧困戶獲得了產業資金幫扶,這些資金幫扶為他們開展產業發展提供了動力。”秦致能說。目前,村里的產業開發達到了一定規模:葡萄4500畝、毛竹5000畝、杉木4300畝、柑橘500畝、百香果200畝、羅漢果100畝。此外,村里還開展了臺灣大青棗的試種,以及豪豬、山林土雞的養殖,村里的產業開始活起來。
陽志付就是依靠山林土雞養殖產業脫貧致富的一員。今年54歲的他是富江村委會富江高寨自然村村民,妻子因視力殘疾無任何勞動力,女兒在鎮上讀初中一年級,全家生活只靠陽志付一個勞動力維持。由于缺乏資金和技術,陽志付僅靠種植水稻獲取收入,家庭經濟條件非常困難。“他很勤快,但家里情況太困難,沒有任何產業發展的資金,不過我發現他家里有幾畝林地,可以發展山林養雞。”秦致能說,山林養雞需要的成本不算太高,收益也比種植經濟果樹等快。經過他積極聯系,幫助陽志付得到了產業資金幫扶,購買了一批雞苗,陽志付在山上建起了一個小小雞場,每天精心養護,如今*批山林土雞已經長成,如順利賣出,今年便可實現脫貧。
除此之外,在秦致能的積極爭取下,陽志付的女兒拿到了相應助學金,后盾單位興安縣民政局為其投入1.9萬元進行倒房重建,幫助解決住房問題。陽志付的日子看到了希望。
改善村容村貌 小村莊有了大變化
駐村兩年時間,秦致能幾乎跑遍了富江村的每個角落,并努力向上級爭取資金和項目,積極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7000元對界腳底三堰坪河堤進行維修,消除洪水對下游600多名群眾的威脅;對冷水塘河堤進行維修、對高寨村河堤進行維修,讓沿岸村民有了保障,對月塘寨-白紙江路口的路基、李家寨橋修建前期工程進行完善……這些項目的實施,有效解決了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目前,投資82萬元的李家洞至彭家堰至門塘口進村公路已經順利完工;投資22萬元的陶寨村村內道路硬化工程已經完工;投資13.9萬元的顧家至羅田公路接近完工;富江大道的瓶頸李家寨橋已經開工建設……
此外,秦致能充分發揮后盾單位興安縣民政局的優勢,幫助解決幫扶貧困村困難居民的實際困難和問題。積極為貧困戶爭取資金、物資等幫扶。據統計,2017年,全年共協助15戶貧困戶申請臨時救助,救助資金2.6萬元,完成10戶危房改造,為11戶五保戶、低保戶、貧困戶等爭取倒房重建指標,累計爭取資金22.7萬元。同時,為李家洞老年協會爭取到自治區示范性老協、幸福院等三個項目,項目資金達24萬元。村里的基礎設施變好了,村民的錢包變鼓了,曾經的貧困村的樣貌也有了變化……截至2017年12月15日,全村共有未脫貧人口129人,貧困發生率2.4%,低于3%的脫貧指標。
今年4月,秦致能的駐村*書記任期結束,新的*書記王波開始走馬上任,但秦致能卻放心不下村里的父老鄉親,他親自帶著新任書記“認門”、介紹情況,在這個小山村里,一場扶貧接力溫情上演。而王波也已經列出了自己的“小目標”:2018年為富江村委5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積極脫貧;改造升級村里的道路;妥善安排低保戶、困難戶、重度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生產和生活;發動村民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