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海口美蘭區大致坡鎮昌福村。田地里,綠油油的桑樹整齊排列,已經長到1米多高。烈日下,幾位村民正在田里忙著采摘桑葉。
昌福村黨支部書記何和銘介紹,去年10月,村黨支部發起成立了昌福星光種養專業合作社,整合了200畝撂荒地用于種桑養蠶。現在桑樹已經達到養蠶要求,每天都可以采摘用來喂蠶。“*嫩的桑葉可當作綠色蔬菜以每斤8元的價格銷售,蠶結繭后每斤可以賣到20元至25元,桑地每年每畝收益在8000元以上。”
昌福村過去是海口的整村推進貧困村。因村里土地干旱,很難發展種植業,導致村里有不少撂荒地。條件艱苦,如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摘掉貧困村的“帽子”?成為昌福村黨支部急需解決的難題。
為了尋找能夠支撐村里長遠發展的產業,村黨支部決定外出“取經”。2017年,村黨支部組織黨員、貧困戶等5次前往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考察種桑養蠶技術。
“我們發現村里曾經的劣勢恰恰是種桑養蠶的優勢。”何和銘說,桑樹就是要在干旱的土地上生長,種下去的桑苗可以割20年,而且能夠抗擊臺風。蠶吃桑葉長大后能結繭,桑葚可以拿來賣錢,還能吸引游客來采摘觀光。“總之就是投入小、風險低,產業附加值高。”
為了引進*優的桑苗品種,黨支部又兩次前往廣東省徐聞縣下橋鎮信橋村,與當地合作,成功引進品質好、產量高的“283”品種桑樹。
種桑養蠶對于村民們來說是新生事物。為了打消大家的顧慮,昌福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種桑養蠶專業合作社,包括何和銘在內的7名村黨支部委員帶頭加入,村里的幾位鄉賢出資150萬元幫合作社建起了廠房,打造成了養蠶基地。
記者在新建的養蠶基地看到,整個基地占地350平方米。工人們先把蠶寶寶從簸箕里轉移到基地地面上,撒上石灰給蠶寶寶消毒,接著用桑葉給它們喂食。10萬只蠶在地面上蠕動著,“沙沙沙”咬桑葉的聲音聽得十分清楚。
“蠶寶寶由我們公司免費提供,半個月后就能結繭。公司直接收購,還能提供種桑養蠶的技術指導。”海南省蠶桑產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一帆告訴記者。
在基地給蠶喂桑葉的符美鳳曾是昌福村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脫貧后,在政府幫助下,符美鳳從銀行拿到5000元無息貸款入股到昌福星光種養專業合作社。“現在我每年有入股分紅的收入,每天來基地打工也有100多元的工錢,還能就近照顧孩子。現在村里的貧困戶都脫貧了,有了桑苗田和養蠶基地,大家的收入肯定越來越高。”
何和銘介紹,在昌福村,像符美鳳一樣加入合作社的鞏固提升戶有23戶,共83人。23戶貧困戶每戶獲得無息貸款5000元入股合作社。在政府*扶貧資金的支持下,昌福村的29名低保戶也踴躍加入。看到合作社發展得好,大致坡鎮其他村的187名鞏固提升戶共729人也入了社。
“種桑養蠶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合作社計劃擴大種植規模,自己辦工廠繅絲,對蠶繭進行深加工,延伸產業鏈。”大致坡鎮委副書記林芳武介紹,目前合作社共整合土地200多畝,現在貧困戶和農戶種桑養蠶積極性很高,預計兩年內種植桑苗將達到1000畝以上。“我們有信心把種桑養蠶發展成昌福村的特色產業,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