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值全國夏蝗防治關鍵期,全國農區蝗蟲可持續治理工作會議在河南鄭州召開,分析今年蝗蟲發生態勢并安排部署今年蝗蟲防治工作。
蝗災是影響我國農牧業生產的三大自然災害之一。近年來,各級植保部門緊緊圍繞“飛蝗不起飛成災、土蝗不擴散危害、入境蝗蟲不二次起飛”的目標要求,強化責任落實,加強技術集成,創新防控機制,蝗災可持續治理取得顯著進展。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國農區蝗蟲發生面積、危害損失持續下降。據統計,全國東亞飛蝗發生面積由2000萬畝次下降到1700萬畝次且發生密度持續下降,西藏飛蝗發生面積平穩在260萬畝次,農區亞洲飛蝗發生面積在50萬畝次以下,沒有出現境外亞洲飛蝗大規模遷飛入境為害的情況,農區土蝗發生面積穩定在4500萬畝次以下。
在充分肯定治蝗成效和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會議指出,蝗災具有突發性、遷移性、毀滅性和長期性等特征,決定了治理蝗蟲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要正視當前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常抓不懈做好蝗蟲防治工作。
據全國農技中心分析預測,今年蝗蟲總體中等偏輕發生,東亞飛蝗夏蝗在天津濱海新區,河北南大港、黃驊、海興,山東東明、鄄城,河南濮陽縣、惠濟區,山西芮城、永濟,陜西韓城、大荔,海南東方等地可能出現高密度蝗蝻點片。西藏飛蝗在金沙江、雅礱江、雅魯藏布江流域,以及拉薩河、尼洋河和年楚河流域等局部偏重發生,并有出現高密度蝗蝻點片的可能。亞洲飛蝗在黑龍江、吉林局部葦塘濕地有可能發生高密度群居型蝗蝻點片,同時不排除境外飛蝗遷飛入境為害的可能。農牧交錯區土蝗將在內蒙古中東部、陰山北麓,新疆伊犁,山西大同,河北張承地區等局部偏重發生。草原土蝗預計發生1.3億畝,西藏飛蝗危害面積可能較2017年增加48%,應引起高度重視。
會議強調,要狠抓落實《全國蝗蟲災害可持續治理規劃(2014-2020年)》,全力做好今年蝗蟲防治工作。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責任制。各地要繼續建立健全治蝗行政首長負責制,科學制定防治預案,加強組織協調,保障治蝗資金和防控物資到位,提前做好有關飛機和器械調度、防控藥劑采購、購買服務磋商、技術培訓等工作。二是強化蝗情監測,嚴格執行值班制度,做到及時監測、準確掌握和預報蝗情。三是繼續提高綠色治蝗和信息化治蝗水平,大力推廣微孢子蟲、綠僵菌等生物防治技術,開展蝗蟲光陷阱機等物理防控新技術試驗示范,加強綠色治蝗技術培訓,推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的融合。
針對去年吉林農安和山東峽山水庫突發高密度蝗情的情況,會議要求,各地要加大對新形成的沿湖、濱海、河泛區以及內澇地區和大面積荒灘、保護地等新宜蝗區開展摸底調查,減少蝗蟲暴發的偶然因素。針對蝗蟲養殖業問題,要求各地探索蝗蟲養殖監管制度,在保證養殖產業健康發展的同時,防止人為因素造成蝗蟲擴散。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全國農技中心、河南省農業廳有關領導和各蝗區省(區、市)植保部門相關代表參加了會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