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初霽,菜芽吐綠,松苗挺健,陽光暖暖地灑在庭院里。洮北區東風鄉綠水村貧困戶吳德巖老漢,正揮舞著鋤頭在自家小院的菜地里除草。他身材消瘦,個子不高,臉龐黝黑。雖然汗水浸濕了衣衫,但看著地里的菜苗長勢喜人,他的臉上還是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老吳算了一筆賬:去年,庭院種植蔬菜的收入都頂上了種植玉米、小麥等大田作物收入的一半了。嘗到甜頭的吳德巖今年決定繼續種植庭院小菜。
已年過60歲的吳德巖是綠水村地地道道的農民,高血壓和糖尿病長期折磨著他的身體,大田的活計已經基本干不動了。妻子鮑玉珍今年56歲,前幾年查出患有癌癥, 一場重病和術后需要服用藥物的費用,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外債累累。原本性格開朗的鮑玉珍也變得郁郁寡歡。30多歲的兒子因家境困難,至今都沒能成家,已外出打工多年。長年的病痛和貧寒的家境,讓吳德巖一家對生活失去了信心。
脫貧攻堅戰役打響后,洮北區大力發展庭院經濟,采取種植、養殖相結合的產業模式,引導農戶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小院兒種植蔬菜、果樹等,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這股“春風”讓吳德巖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老吳在家沒?我和白城經開區的老海又來看你來了。”5月31日,綠水村村黨支部的賈書記和幫扶單位*書記一大早就到吳德巖家入戶走訪。
“是小賈書記和老海書記來了,快進屋。”吳德巖的妻子鮑玉珍正在屋里收拾衛生,聽到院外來人了,她趕忙放下手里的活,走到了屋外。
這時,吳德巖也放下手中的鋤頭,笑著從菜地里走了出來。
“院子里的菜和松苗長得怎么樣?”小賈書記關切地問道。
“好啊,長得可好了,剛下完雨,天一放晴,這小苗蹭蹭長!”老吳笑得合不攏嘴兒。
“那900棵松苗的成活率咋樣?”老海書記追問道。
“就有三四棵沒活,我和老伴天天看著,地干了澆水,草多了除草,活不累,挺省事的,放心吧,一定能養好。”老吳信心十足地說。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今年以來,在脫貧攻堅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階段,洮北區堅持扶貧、扶志、扶智相結合,把扶志扶智作為引導群眾主動脫貧的總開關和脫貧攻堅的治本之策,圍繞提振脫貧信心、提升脫貧動力,打出了政策宣講、評優樹模、激勵鼓勵等形式多樣的“志智雙扶”“組合拳”。東風鄉綠水村兩委和幫扶單位積極響應號召,多次深入貧困戶家面對面宣講脫貧攻堅相關政策,推廣帶頭致富的鮮活經驗,同時給他們送去脫貧攻堅政策宣傳手冊,切實把黨的惠民政策送到貧困戶家。
在幫扶政策的引領下,今年開春,吳德巖又把他家房前屋后300多平方米的閑置地利用了起來,種上了大蔥、土豆、黃瓜、韭菜和100棵李子樹。預計今年光蔬菜收入就能達到1500元左右,李子明年能收入2000元左右。白城經開區今年也送來了“及時雨”,在工農、綠水兩個村的貧困戶中開展了以種植松樹苗為發展方向,以租用農民庭院和給予貧困戶管護費為增收措施,以公司+農戶為運作方式,以黨員包保、附帶經濟責任、一包到底為責任制度的新型扶貧模式,切切實實地將扶貧落到了實處。截至目前,白城經開區組織機關干部先后深入到26戶貧困戶家中,幫助每戶種植900棵松樹。3年內,每戶每年都能得到2000元的租金。吳德巖一家也是這項幫扶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搞庭院經濟,正對我老吳的路,我歲數是大了點,重活干不了,但干種菜的活還是沒有困難。國家給了咱們這么好的政策,但咱也不能只伸手向國家要,咱也得干啊,我明白這個理兒!”吳德巖笑著說。老吳的話語樸實無華,卻讓人由衷欽佩。人有精神心有根,庭院種植能生“金”。好政策讓貧困戶有了底氣,長了志氣,小庭院讓他們有了新盼頭,看到了新希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