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衛星導航自動駕駛、高效節水灌溉、水肥一體……近年來,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按照“科技孵化、成果轉化、示范推廣、輻射帶動”的功能定位,在搶占現代農業科技制高點、全面提升科技創新、探索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新機制的道路上闊步前行。
創新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
5月20日,在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棉花地里,農戶王明興致勃勃地說,現在只用手機APP就能完成1000畝棉花地的日常管理。“以前種百十畝地,人就很忙。現在,把液態肥料打到罐里,直接手機操作,管理1000畝地很輕松。”王明說,去年他收入20多萬元。
千畝土地,只需一人,足不出戶,就能完成澆水施肥。科技的發展和應用,讓農業生產發生了革命性改變。
王明用的是新疆慧爾農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智能灌溉系統。公司為農戶安裝加肥罐,與滴灌設備相連,通過手機APP就能實現遠程操控。該公司昌吉分公司總經理趙偉清介紹:“手機下單,一畝地滴5公斤—10公斤,根據作物長勢進行調控,一個罐大概輻射800畝到1000畝耕地。不但利用率是傳統肥料兩倍以上,而且節約了勞動力成本,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這是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打造“互聯網+農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園區通過建立試點,推進整體示范,大力推進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不斷建立萬畝示范田及設施蔬菜、果品種植、畜牧養殖等農業物聯網應用體系,讓農業生產更加高效、節能、富有競爭力。
智慧農業打造新型產業模式
近年來,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依托農業博覽園,推出了智慧農業生態旅游系列,成功打造了“旅游+農業”產業鏈條。
4月21日,正值周六,新疆農業博覽園里游人如織,一股甜絲絲的果香撲鼻而來。在搭起的高架上,綠色的枝蔓排列整齊,像小燈籠一樣的草莓從綠葉中探出頭來,紅彤彤的,十分誘人。
來自烏魯木齊的游客李浩摘了滿滿一筐草莓,他興奮地說:“這是我吃過的*香甜的草莓。”
新疆農業博覽園的講解員陳瑤自信地告訴游客:“我們的草莓長在經過反復消毒的基質里,用的是專用有機肥,摘下來就能直接吃。”
在新疆農業博覽園的智慧農業館,除了絡繹不絕的游客外,很少能見到工作人員。“一兩個工人就可以搞定日常管理,因為自動化程度比較高,溫度高了自動降溫,濕度大了自動送風,需要施肥了點點鼠標,開下閥門就能搞定。”陳瑤介紹。
在新疆農業博覽園,游客不僅能體驗到現代農業科技成果,還能觀賞到各種珍稀花卉和綠色果蔬。借助智慧農業“點石成金”,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正在把設施農業引上旅游“觀光路”。
探索鄉村振興戰略新模式
2016年成立的新疆金農云信息技術開發有限公司,負責新疆現代農業云大數據中心建設管理運營,目前已有大數據超過1000萬條。通過對農業大數據的分析利用,該公司開展“聚農貸”、農民征信等多元化服務,探索出解決科技型企業、中小微企業、農民融資問題的新模式。其運營的昌吉州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整合各縣市的產權信息資源,形成一個跨區域、跨部門的綜合共享信息服務和流轉業務管理平臺。
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委會主任王文有介紹,園區將進一步發展智慧農業,構建功能完善的農業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全州農村綜合產權交易平臺和農業大數據中心,加大衛星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無人機飛防、智能化灌溉等*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探索新疆數字農業技術集成應用解決方案和產業化模式。
目前,昌吉州依托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吸納了10個研究所、25個科研團隊和國家棉花產業聯盟入駐,為智慧農業提供了科技支撐。
智慧農業的推廣,讓農民搭上了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車。吉木薩爾縣慶陽湖鄉二工梁村番茄種植戶李國富說:“農業智能化、現代化、機械化讓農民受益良多,去年我賺了20多萬元。今年我準備再引用科學培育的新品種種子,擴大產量。智能化讓我種地種出了幸福感。”
2018年,昌吉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將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著力提高農業創新力,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打造智慧農業示范樣板,構建具有園區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發揮科技引領示范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鄉村振興探索新模式新路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