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山東省堅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以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為重點,加快推動糧食生產向現代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山東省小麥收獲進入高峰期,有望再奪夏糧豐收。
夏糧生產形勢穩定。落實政策穩面積,山東省積極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等政策,切實調動政府抓糧和農民種糧積極性,加之去年秋種期間底墑充足,小麥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20余萬畝,達到5790萬畝,為糧食和口糧持續增產奠定了堅實基礎。加強管理穩產量,受晚茬麥面積較大、冬季低溫干旱等因素影響,冬前苗情差于常年。入春以來,各級農業部門搶抓時機,加強麥田管理,合理運籌肥水,強化病蟲防控,小麥苗情轉化升級明顯,加之中后期光溫水匹配,小麥籽粒灌漿充分,單產較上年增加3.4公斤。
夏收指導服務創新。強化技術指導,省農業廳組派6個專家指導組,分赴各市開展技術指導和巡回檢查,確保“三夏”生產順利開展。加強農機調度,與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聯合下發農機跨區作業通告,辦理免費車輛通行證241個,發放跨區作業證3.4萬份,檢修農機具200萬臺套,培訓農機手20余萬人次。創新服務方式,大力推廣托管式、訂單式、“一條龍”全程機械化作業等服務方式,簽訂作業訂單8000余份。利用手機APP,開展“滴滴農機”網約作業,引導機車合理流動,做到成熟一片、收獲一片、播種一片,收播統籌、壓茬推進。
綠色高質導向突出。整合各類涉農資金2億元,在48個縣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建設攻關區、示范區、輻射區、特色區等“四區”,集成組裝綠色生態環保、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效能提升的綠色高質高效技術模式,全面加快良種化、標準化、綠色化、機械化和服務全程社會化等糧食生產“五化”步伐。項目區基本實現優良品種全覆蓋,深耕深松、寬幅精播等關鍵技術全普及,示范區耕種管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小麥全生育期節水20%以上,化肥、農藥使用量減少10%。
種植結構不斷優化。在傳統大豆主產區繼續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以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載體,新增大豆種植面積50萬畝,加快大豆產業提質增效轉型升級。繼續開展“糧改飼”試點,面積擴大至140余萬畝,比上年增加20多萬畝,帶動青貯玉米、苜蓿等優質飼草料種植260萬畝,加快構建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種植結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