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全面實現收入雙達標”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今年松陽縣提出三年任務兩年完成以后,古市鎮常抓不懈,久久為功,為爭先進位大趕超匯聚動力,堅決打贏“消薄”這場攻堅戰。截止目前,全鎮30個行政村的集體經濟總收入達1047.6萬元,經營性總收入達618.6萬元;各村總收入均達10萬元以上、經營性收入均達5萬元以上,實現“雙百"目標, 在全縣率先提前完成“消薄”工作任務。
一、拉高標桿,壓實責任,上下聯動,形成良好工作格局。
成立鎮消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明確工作職責和人員分工,做到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及時下村調研收集一線信息摸清各村家底,召開班子會專題研究,出臺鎮實施方案,明確古市鎮消薄工作力爭上游戰略定位,同時也為科學合理指導各村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開展專項工作推進和培訓,將任務進行分解,責任進行壓實,進一步明確村黨支部的主體責任,通過曬業績、找短板、尋出路,進一步激發干部工作動能,提高基層干部思想認識,打消了“等、靠、要”思想,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開展末尾約談攻堅工作,對工作落后、脫困難度大的村,逐一約談、逐一找辦法,實現一個不拉下。今年累計共開展鄉村調研8次、40人次,推進、培訓會4次、130人次,班子專題會議4次,同時積極對接部門和結對干部,化解各村困難,實現了縣、鄉、村三級聯動,干部齊心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因村施策,統籌推進,深入合作,實現集體增收一個不少。
按照“一村一策”要求,針對問題、類型,因村而異制定轉化方案,每個經濟薄弱村形成一個方案、落實一個以上項目實現*幫扶。發揮各村特點和優勢,形成了發展物業產業、閑置資源整合、土地利用、農旅融合、屋頂光伏等有效途徑,做到村村有項目、村村有路子,實現了集體增收一個不少。對現有閉置資產和林場、果園、土地等資源的村,鼓勵采取統一經營、對外承包、租賃等形式集中開發引進市場主體,農戶與市場有機銜接,探出一條獨樹一幟的鄉村振興之路。古市五村建設市場用房,出租給商戶,可獲得年收益近50萬;上河、黃埠頭、謝樹寮等村依托土地開發項目,以經營權公開招租的方式均獲得了畝均1.5萬以上的收益;莊門村依托70畝土地流轉撬動億元投資,大鯢產業園順利入住,加之新建的農家樂綜合體,農旅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古市一村和上五木村因為經營性收入不足5萬,啟動建設了屋頂光伏,實現了穩定收益達5萬以上;利用茶青市場優勢,建設寺口市場擴建項目,不僅能夠化解寺口村部分債務,同時可與兄弟村共建共享共致富。
三、落地有聲,時時監管,機制創新,夯實“消薄”長效機制。
利用鎮、村振興講習所載體,開展經濟薄弱村黨員干部集中培訓4次,擬定任務清單、計劃倒排時間節點,提升基層組織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為消除薄弱村提供堅強保障。把集體經濟薄弱村發展集體經濟作為村黨支部書記領辦的黨建項目。健全獎勵績效考核機制,實施村干部報酬與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掛鉤。實施消薄負面清單,對完不成任務的給于組織問責,對于需要兜底扶持的在績效年終考核上給于量化處理。深入開展推進薄弱村黨支部結對企業和部門對接工作,發揮企業和部門優勢,助力村集體的資源和資產轉化,增強村集體實力,現已促成寧波牛奶集體與白角外村結對。
村集體經濟增收常態化,勢在必行。下一步,我們將優化鄉村三資運營平臺,盡快成立鎮級強村公司;繼續謀劃和建設一批增收成效明顯、效益穩定的項目;繼續加強村級債務化解和預警;重點打造充滿活力的集體經濟自我發展機制。通過上述舉措,以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增收常態化,爭當中國特色鄉村振興排頭兵。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