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山東是我國小麥主產區,占到全國產量的2成。據當地麥農反應,今年小麥產量、質量都下降很多,使得很多人對今年小麥價格下跌的預期濃厚。因此很多人盼著托市收購能夠早日啟動。
今年是我國*下調小麥*收購價格。這會對今年的小麥市場環境造成什么樣的影響?
山東德州陵城區李家坊村的李其峰種了140畝小麥,再過幾天將進行集中收割。離收獲的時間越近,他心里越忐忑,幾乎天天要到麥田里看上幾次。
李其峰:今年有點遭災了。平常我們這*畝產能到一千來斤,今年也就能到六、七百斤。
由于今年4月遭遇倒春寒,山東局部地區小麥出現凍害,麥苗枯麥穗空的現象增多,小麥不但減產,品質也下降了很多。麥農李其峰:
李其峰:苗期很好。一摸的時候也很好,到了快成熟的時候,穗搓出來,不飽滿。粒不飽滿的時候價格也低。
為了減少損失,李其峰用無人機噴藥,機械化播種收割,但還是難抵虧損的預期。有同樣遭遇的,不只李其峰一人。山東德州小麥種植戶:
種植戶:今年的價格我看網上是一塊一毛五,我們*賣到一塊一。價格一降,產量再低,收不回成本。
為了避免新麥大量上市帶來的價格沖擊,減少中間成本,很多種植戶舍棄了家門口的收購商,自己把新麥拉到淀粉加工廠。然而,小麥收購價格調低,對收購商和糧食加工企業來說,都不是好消息,很多貿易商都在拋庫存,加工企業也在觀望。
李德典在山東德州經營著一家中等規模的糧食加工企業,他告訴記者,如今新麥還未上市,陳麥就已經在半個月前被清理一空。這樣的情形,在他過去十幾年的收購生涯中,并不多見。
李德典:因為行情,價格一個勁兒的往下落。現在小麥比去年每斤少了一毛錢。
李德典說,今年小麥預計行情較差,新麥上市價格比去年陳麥還低,如果不及時清理陳麥,新麥大量上市后,他的虧損不可預期。
面粉加工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張先勇在一家中型面粉加工廠工作了十幾年,今年,他們廠也出現了不敢囤貨的局面。目前,每天只收購少量小麥。
張先勇:根據小麥上市量的大小來適當調整價格。國家托市價格下調了,后期市場的運行價格也會相對于去年應該會低一些。
記者了解到,國家公布的小麥*收購價每斤為1.15元,比去年跌了3分錢,這也是2006年小麥執行*收購價以來*出現下調價格。實施政府的*收購價,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但與此同時,農民種好種壞都有政府托底,也導致一些農戶對小麥品種、質量不上心,由此造成小麥生產同質化高、高品質小麥推廣難的問題。
2015年,國家開始逐步改變小麥產業鏈對托市收購的依賴,托市價格逐年上漲的態勢戛然而止,今年更是*下調價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小麥*收購價的回調,實際上是加快小麥市場化的進程。
李國祥:以前的*價格叫托市價格。改革之后,*收購價格就是托底的價格,就是保農民成本,不要出現谷賤傷農,不要讓農民虧本生產,不再影響市場價格的形成。
而托市價變為托底價后,市場的直接結果就是形成了分化。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區域,小麥市場價格甚至高出政府*收購價一倍以上,小麥種植戶開始選擇更高產優質的品種。但在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地方,村民還是依靠政府價格靠天吃飯,結構和品種多年未變。種植戶和收購商如是說:
小麥種植戶:收購商來收多少錢,咱就賣多少錢唄,咱也不知道市場價格多少。
李國祥表示,目前玉米已經取消了*收購價,完全實現市場化運作。小麥和稻谷盡管還在實行保護價,但市場化趨勢越來越快。
李國祥:將來不要以*收購價格來決定生產,一定要瞄準加工企業和市場需求,生產優質、高品質的小麥,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
從托市變托底,對于小麥種植戶來說,就意味著更貼近市場,更少的依賴政策。在市場進程化快的地方,有些農戶已經嘗到了甜頭,實現了增收。在此之前,他們也經歷過陣痛,但是堅持走下去一定會有更大的收貨。卓創資訊市場分析師劉棟:
劉棟:小麥保護價格的下調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農民對國家政策的依賴性會減弱。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