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位于黃河中上游地區的枸杞已經進入新的采摘季。但是,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的枸杞種植戶而言,卻是喜憂參半,憂的成分又占多。由于當地種植戶大多采取自然晾曬的方式制干鮮果,一方面晾曬時間長,“二次污染”等因素直接造成干果色澤差,質量較次,枸杞質量與食品安全標準、國際市場標準之間有明顯差距,制約了枸杞品質。一方面大多枸杞銷售主要依靠周邊市場和小商販收購為主,電商銷售比例不高,且果品多為粗包混裝,精包裝和分銷渠道落后且狹窄。
枸杞產業作為寧夏農業的特色產業之一,目前已形成以中衛市、石嘴山市和六盤山區為核心的優勢產區,致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但是自2015年以來,受價格下降、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約,枸杞種植戶的收益大受影響。
石嘴山市是寧夏枸杞北移新的種植區域,據當地農業部門的*新調查,該市雙渠村在1996年已實現連片種植。然而近幾年,枸杞種植面積逐年減少。
“前幾年種植枸杞的效益還是不錯的,市場價*可賣到每公斤50元,每畝地的毛收入可以達到5000-12000元。”雙渠村村書記王宗紅介紹。但近年枸杞市場價格波動大,效益低,挫傷了農戶種植的積極性。2015年至2017年年均出售枸杞的價格分別為每公斤32元、26元、21元,分別同比下降38.5%、18.5%、19.2%。王宗紅說:“按照近兩年的價格,每畝地的毛收入也就是1300-2200元左右。”而種植枸杞每畝成本就需要2000多元,這樣一年算下來不賺反賠,所以很多農戶只有忍痛挖掉了種植多年的枸杞樹。
調查顯示,近三年來,寧夏枸杞的種植成本日益增加,土地租金、農資價格逐年上漲,尤其是人工采摘費用節節攀升,摘工由2015年的每公斤2.2元上漲至每公斤3.6元,特別是在用工高峰期,每畝枸杞平均需用摘工費用1500元,占總成本的68.5%,每斤干果需用摘費8元。雙渠村商販李宗斌說:“枸杞種植投工投勞強度大,價格呈下降趨勢,成本卻在上升,導致果農的利潤空間大幅縮水,只能改種其它作物。”
此外,在枸杞種植區域,種植戶多延續傳統種植加工工藝,在施肥、修剪、采摘、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缺乏精細化管理,影響了果品的產量和質量,相對于外省同類商品在品質上缺乏競爭優勢。
面對國內枸杞市場供應過盛、市場競爭激烈的實際情況,營銷戶也面臨新難題。枸杞種植正常情況下畝均投入過千元,作為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產業,種植戶只愿現金交易不愿賒銷,營銷戶需要大量資金周轉,但往往面臨資金不足、貸款難等問題。
此間農業方面的專家認為,種植地區的政府部門應積極采取激勵措施。有條件的種植市縣,可以采取政府補貼一些、通過信貸支持的辦法,重點扶持枸杞種植面積較大、積極性較高的鄉鎮,鼓勵和發動流通大戶建造收購點和烘干棚,解決種植戶枸杞鮮果烘干加工難題。還可以引進加工企業,破解枸杞干果銷售單一的困境,讓種植戶共享產業化發展紅利。
同時組建市場化的枸杞聯合體,對外,及時捕捉市場價格、產品供需等,通過電商等網絡平臺將寧夏的枸杞產品推向國內外市場。對內,大力挖掘枸杞產業的特色優勢和文化內涵,加大宣傳培訓力度,加強當地種植大戶的示范作用,提高農戶種植的積極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