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業農村部19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及集體經濟發展,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中央農辦副主任韓俊介紹,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總額是3.1萬億元(不包括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在統計的55.9萬個村中,經營收益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4萬個,占總數的1/4;集體沒有經營收益或者經營收益在5萬以下的村有41.8萬個,占總數的74.9%,“這個占比很高。”
韓俊指出,如果村集體沒有實力,集體經濟沒有活力,農村基層組織就很難有凝聚力和戰斗力,“集體手里一把米都沒有,村里很多事兒都辦不了”。從各地實踐經驗來看,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可以有多種路徑,可以歸納為四種:
一是利用沒有承包到戶的集體“四荒”地、果園、養殖水面等資源,集中開發或者通過公開招標等方式發展現代農業項目,這是目前很多村集體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二是利用人文的、歷史的良好生態資源優勢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多數情況下是跟社會資本合作的,這方面也有很多很好的典型。
三是在符合規劃的前提下,利用閑置的各類房產設施、集體建設用地等,以自主開發、合資合作等方式來發展租賃物業。很多地方叫做“瓦片經濟”,主要出租不動產。目前,大多數村集體的主要收入是來自租賃物業,即便是浙江、江蘇蘇州等集體經濟非常發達的地區也是如此。
四是整合利用集體積累的資金,政府的幫扶資金等,通過入股或者參股一些企業、村與村的合作、村企聯建共建等多種形式來增加集體經濟收入,在脫貧攻堅中這種形式是比較多的。
韓俊表示,總的看,發展集體經濟可以是資產租賃型、生產服務型,也可以是企業股份型、聯合發展型、農業開發型等多種形式。農業農村部、中央農辦將結合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鼓勵和支持各地從實際出發來搞好統一的經營服務,盤活用好集體的各種資源資產,鼓勵發展多種形式股份合作,進一步創新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實力。
同時,韓俊強調,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必須要明晰農村集體資產產權的歸屬,要維護好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其成員的各項權益,必須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新的運行機制,一定要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確保農民真正受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