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美麗廣西”建設,助力桂林市創建可持續農業發展示范區建設,靈川縣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圍繞“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創新驅動、產業延伸、三產融合、生態循環”的農業發展思路,多舉措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一是推廣生態循環農業技術
該縣大力推廣綠色防控技術,農業生產全程應用誘蟲板、殺蟲燈、統防統治等節藥技術;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冬種綠肥、增施有機肥替代化等節肥技術;應用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等節水技,進一步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量和灌溉水用量,實現“水肥藥”減量增效;推廣快速腐熟還田、生物發酵等技術,提高秸稈、綠肥的利用率,減少焚燒等對環境污染的影響。2017年全縣綠色植保統防統治面積25.5萬畝,配方施肥面積80.1萬畝,噴灌、滴灌、微噴灌面積2.5萬畝,食用菌面積0.93萬畝,冬種綠肥面積11.3萬畝,秸稈還田面積45.5萬畝。
二是推進現代生態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
以創建現代生態特色農業示范區為契機,該縣通過加強農業生產園區“五化雙結合”,帶動農業園區標準化生產,加快產業融合,推進生態鄉村建設。目前,該縣已建成17個各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向縣“有示范區、鄉有示范園、村有示范點”目標推進。在該縣大圩古鎮提香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以當地葡萄產業為基礎,通過完善一批現代農業裝備,建設休閑廣場、停車場、葡萄藝術長廊、旅游廁所等設施,使農業與旅游業相互融合,成為農旅互促可持續發展的示范園區,2017年,示范區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6568元。
三是全面推進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環節綠色化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近幾年來在潭下、三街等鄉鎮建立千畝無公害水稻生產示范基地2個,在大圩、靈川鎮等鄉鎮建立千畝無公害蔬菜生產示范基地3個,在潭下鎮建立有機水稻生產示范基地650畝。示范基地推進節本增效技術,大力建設灌區節水配套工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優化生產體系,突出發展無公害農業。
四是加快"三品一標"農產品的發展
該縣把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作為增強農業綜合競爭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根本舉措。制定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發展目標,推廣實施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技術,探索“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目前,全縣“三品”認定面積接近60萬畝。
五是發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
該縣大力推動農旅融合步伐,形成農旅互促的可持續發展態勢。該縣利用豐富的產業資源,結合當地生態環境、人文歷史等資源,開發了自然生態游、觀光采摘游、民俗風情游、農家樂游、鄉村度假游、鄉村徒步游等鄉村旅游業,休閑旅游的發展既促進了農民的收入又促進了當地的產業提質升級。該縣還組織舉辦“神奇靈川”系列鄉村文化旅游活動。通過宣傳推介,持續打造休閑旅游品牌。目前,到海洋看桃花賞銀杏,到九屋東江竹海避暑吸氧戲水,到大圩漓水家體驗農家傳統手工藝,到靈田菌菇娘采香菇,到九屋江頭村感受愛蓮文化,到三街摘楊梅吃土雞……,已成為桂林市民休閑體驗的熱門行程。
六是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為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解決“誰來種地,如何種地”問題,該縣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家庭農場和合作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機構與社會化服務組織相結合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做好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發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農產品。截至目前,全縣共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家,農民專業合作社477家,家庭農場79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近千人。該縣新型職業農民石志輝獲2017年“全國農業勞動模范”榮譽。
七是建立“以種定養、以養促種”的農業生產模式
借助龍頭企業帶動,探索生態高效農業管理系統建設,推動種養結合、農牧融合,創建成為農業資源循環利用的示范區。該模式在潮田鄉金尊冰泉生態示范園和三街富丘生態示范園示范效果很好。
該縣還積極推進其它涉農惠農項目建設,通過加強農產品質量體系建設、土地確權工作、“一干七支”沿岸生態農業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耕地土壤改良與培肥等工作,全面推進全縣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