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就四川省井研縣而言,堅持“文化+”導向是一種積極的探索和有益的實踐,讓文化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融入縣域經濟社會各領域,多輪驅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文化繁榮興盛的新期待,努力推動井研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美麗發展。“文化+旅游”,讓“鄉村旅游”方興未艾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井研縣地處四川盆地西南部、樂山東部門戶區,文化遺跡豐富,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境內有3A級景區、明清民居建筑典型雷暢故居,有“千島湖”神韻、云彩與飛鳥共舞的水鄉大佛湖,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江宋塔,有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竹園烈士紀念園,有熊克武故居、熊克成舊址等名勝。
隨著樂自高速、仁沐新高速、新樂井干道等“三高兩鐵兩干道”交通項目的建成,井研區位優勢持續提升,已融入樂山半小時經濟圈和天府新區一小時時空圈,是承接旅游產業轉移的適宜地。搶抓樂山建設國際旅游目的地機遇,圍繞“特色鄉村旅游度假區”建設,深入挖掘、保護利用文旅資源,整合串聯,活態傳承,打造“鹽馬古道”“原鄉井研”等文化特色,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加快國際鹽湖城特種旅游度假區項目落地,推動“成都戰役·首戰遺址”“九子十翰林·雷暢故居”等項目建設,包裝生成一批有亮點、有看點、有玩點的文旅項目,完善配套游購娛、吃住行等旅游要素,融入樂山旅游大環線。推進文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大文化企業,拓展文化產品,不斷提高文化供給質量,持續優化三產比重,讓文旅產業成為井研轉型的新引擎。
“文化+農業”,讓“特色品牌”聲名遠播
井研是典型丘區縣,自古為“盆中丘陵糧經區”,是樂山*的全省農產品主產區和現代農業示范縣,是全國產糧大縣和生豬調出大縣。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井研農業不僅是穩農村,更是強經濟的產業。
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在“百里產業環線”“中國農民畫村”“分全江南水鄉”等農業項目建設中,保護傳統村落,留住美麗鄉愁,聚力鄉村振興,轉換發展動能,特別是要推出一批特色小鎮、特色民宿,通過新產品、新業態、新創意吸引人留住人,體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
依托獨特生態資源稟賦和人文特征,打造國學之鄉、鹽浴之鄉、柑橘之鄉、垂釣之鄉、農民畫鄉“五朵金花”,在農業生產中注入文化元素,舉辦畫鄉藝術節、采果節、打魚節、龍蝦節等節慶活動,打造“中國農民畫鄉”“中國垂釣之鄉”等品牌。
培育和壯大“井研造”農產品品牌,以文化為魂更好融入社會、鏈接市場、親和大眾,將農業產業演變為具有較高文化含量和文化價值的新型業態。規劃“農業文化園”,集聚優勢資源,發展文化農業,把農業園區從單一的農產品供給功能向兼具生活休閑、生態保護、旅游度假、文明傳承、教育培訓等復合功能轉變,既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又建設人們的精神文化家園。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文化自信,伴隨文化+城市、文化+旅游、文化+農業,更有文化+商品、文化+科學、文化+教育等文化新業態的出現,“文化+”讓井研處處展現出特有的自信文化。文化大繁榮,必將助推井研經濟社會發展煥發無限的生機與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