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618”電商促銷活動讓含山縣品立食品有限公司主推的農家鍋巴在淡季也迎來了訂單小高峰。對于這個今年2月份才剛剛招商入駐含山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年輕”企業來說,這次“試水”電商促銷活動也堅定了企業總經理李巨峰回鄉創業的決心。
近年來,馬鞍山市商務部門堅持以產業集聚和主體培育為重點,積極推動全市電子商務產業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底,全市應用電子商務開展商品和服務交易的企業和個體商戶已達6500多家,全年實現網銷額48.2億元,同比增長51.9%,其中,縣域共實現網銷額5.64億元,同比增長44.9%,穩居全省中上游水平。
農產品“觸網”備受青睞
香泉鎮新建村張飛一家5人中有4人得了重病,她急需要錢給7歲的孫子買藥,正好家里還有100只麻鴨可以出手,可這么多怎么賣?她想起村服務站曾經宣傳過可以在網上銷售,于是她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聯系了服務站信息員趙杰。
趙杰迅速把這個信息層層向上匯報到和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后由“滿籃和鮮”電商平臺按每斤9.5元全數收購,高于每斤9元的市場價,*性付給張飛5500元。“100只麻鴨收上來當晚6點就掛到網上,到第二天11點就全部賣光了,不愁銷路。”安徽滿籃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李陽介紹。
在和縣,將自家農產品賣給電商平臺轉銷的案例很多,僅2017年5月到2018年5月這一年間,“滿籃和鮮”電商平臺銷售額就有500多萬元,帶動1100多戶貧困戶,每戶平均增收1000元。
今年1-6月,三縣共實現網絡銷售額3.6億元,同比增長42.8%,其中5月份當月實現銷售額5900萬元,同比增長43.6%。其中,好再來食品、送福麻雀食品、姑溪河螃蟹等產品單月網銷額均突破100萬元,為我市農產品上行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電商催生農產品品牌效應
從貼牌出口到打響品牌,當涂縣“一對活寶”品牌搭乘互聯網這部快車,走出了當涂,走向了全國,銷售額更是從一年三四百萬猛增至5個月賣900多萬。如今,他們的螃蟹遍布中國大江南北,48小時便能出現在客戶的餐桌上,成為繼陽澄湖大閘蟹之外的不二之選。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含山縣。作為含山縣2家瓷器公司的授權單位,含山陶瓷電商平臺將含山的陶瓷通過互聯網推向世界,打開了其銷售渠道,去年年底,該平臺*多*銷售了近6000單。含山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還為電商平臺提供必要的人才培訓、創業孵化、宣傳服務、電商資訊和技術開發服務等內容。
我市以縣級公共服務中心為依托,開展多層級培訓。1-6月,全市共組織2120人參加農村電商培訓,三縣在工商部門新注冊登記農村電商經營主體128家,以產業集聚和主體培育為重點,我市正積極推動全市農村電子商務企業孵化。
村級郵路打通“*后一公里”
農村電商助力農業產業化,也需要有成熟的物流配套。而“*后一公里”配送模式的誕生,解決了單肩配送成本高的難題。
“2017年,政府在村路口修建了村級電商服務站,在站點就可以收發快遞,而且政府還建設了縣級物流配送中心,通過電商政策整合了好幾家快遞公司,我們發的快遞費比之前的還少幾毛錢。”當涂縣雙溝村的芷韋說。芷韋是馬鞍山快樂青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創始人,以前他要自己開著小貨車送貨,如今郵路暢通后,他不僅節約了成本,還可以更好地將田間的品牌向外推出。
三縣在縣城建立物流配送中心,整合多家物流企業,讓所有快遞包裹在此集中,再統一配送到鄉鎮、村。回縣城的車也不閑著,利用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將上行的快遞統一收集后發往縣城分撥中心,然后再進行分撥發貨,大大減少了物流成本。
通過多方努力,我市電子商務進農村全覆蓋行動已取得顯著成效,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鄉村服務網點“三個全覆蓋”順利完成,農村電商產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