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6月,在太谷縣巨鑫農業葡萄采摘園里,慕名而來的游客正在這里體驗采摘的樂趣。“這兒的葡萄又好吃又好看。”從太原市來太谷縣巨鑫農業園采摘葡萄的薛女士說道。
太谷巨鑫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是政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標桿性項目。園區立足設備技術和人才兩大要素,著力打造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80棟全鋼架日光溫室和80余座拱棚,全部應用了滴灌、水肥一體化、物理殺蟲等先進技術。同時,引進*技術指導和管理人才,建立了鏈條式技術支撐體系,對我省現代農業發展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產學研一體化厚植現代農業
“我一直用的巨鑫的苗兒,省工省時不說,而且還有農大的老師來培訓,好多之前不懂的,聽完課立馬就明白了。”61歲的趙天壽說。
高高的架子,上面種植著草莓,每個架子上都通著一根管子,采用滴灌的方式,水肥一體化。“這些草莓完全不用農藥,而且口感特別好。”員工小劉邊搬運草莓邊說,小伙子的話充滿了底氣。
在巨鑫農業園區,一塊“山西省園藝植物脫毒快繁工程研究中心”的牌子尤為醒目,那是單獨的一棟樓,進門要刷門禁卡,外來人員要消毒才能進去。該研究中心由巨鑫偉業、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山西農業大學共同打造,主要開展園藝植物的脫毒、快繁、病毒檢測。
眾所周知,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果樹、蔬菜栽培90%以上的植株攜帶病毒,70%以上的植株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或品質下降,如草莓減產30%-60%,蘋果減產30%左右,而且病毒病情隨著栽培年限的延續會逐漸加重,給生產帶來巨大損失。
目前,人們還沒有找到有效治療病毒的藥物,對園藝植物而言*的解決方法就是從源頭治理,通過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培育無病毒種苗,無病毒化栽培可提高產量30%-60%。“這個中心主要就是干這個的”。小劉說。
趙天壽正是受益農戶之一,老人家里有50多個大棚,種的主要有西瓜、西紅柿、豆角、西葫蘆等。此前,他在種西紅柿時由于對花葉病、葉霉病等病蟲害缺乏認識,致使產量降低很多。如今,他再也不用為這些擔心了,定期培訓他每次都會去聽,而且在種植過程中如果出現什么問題,一個電話專業的技術員很快就會趕到,全程跟蹤服務。
的確,在太谷這個傳統農業大縣,像趙天壽這樣受益人還有很多。在太谷,有著山西農大這家全國*一所校址在縣城的大學,由此可見其優勢所在。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從這個角度講,太谷巨鑫農業打造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金融撬動、土地托管等模式無疑是成功的,值得推廣借鑒。
“太谷可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很多養殖戶明白什么問題該找哪個教授,連他們的電話都知道,有問題會直接打過去。”山西農大三農服務中心主任王秦俊說,作為農業高校,解決農民、農業問題是我們的傳統,也是義不容辭的職責。
“三產”融合拓寬農民增收致富路
“比在家種地好多了,家里一人一畝多地,一年下來也就幾千塊錢,在這里干活收入是原來的好幾倍。”在葡萄園里正在干活的范大姐說。她家原來有4畝地,以*1000塊錢一畝流轉給巨鑫農業,土地沒有了,她就近打起了工,現在一年下來能掙差不多5萬塊錢,再也不用為澆水種地發愁了。
園區致力于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大力發展“第六產業”。結合太谷打造“谷色古香、養生太谷”旅游品牌,利用日光溫室開展草莓、櫻桃、葡萄、甜瓜和黃瓜、西紅柿采摘活動,年接待旅游數量達15000人次,旅游收入126萬元,已成為太谷縣“一線六鄉旅游點”核心接待單位、全省鄉村旅游典型代表。投資3044萬元籌建的數字農業中心,具備實時監測、遠程控制、電子商務等功能,逐步形成農業物聯網展示、管理終端開發、平臺構建及銷售推廣應用模式,探索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和構建電子商務綜合服務的平臺。
園區從產前、產中到產后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帶動鏈,“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不斷創新完善,有力帶動促進周邊農戶增產增收。產前,為農戶提供優良種苗、生產資料、市場信息,果樹蔬菜種苗銷售輻射太原、呂梁、忻州、晉城等地,解決了10000余個溫室拱棚、1萬農戶的用苗量。產中,為農戶提供優質服務,發揮巨鑫公司先進技術人才集聚優勢,采取跟蹤指導、定期服務的方式,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和管理服務。同時公司還組織加盟農戶集中開展有針對性的無償技術培訓,年培訓加盟農戶萬人以上。產后,為農戶提供銷售服務,利用公司完善的銷售網絡,投資建設冷庫倉儲中心,用于蔬菜深加工、凈菜包裝、物流配送、農產品交易等,有效解決了農戶銷售難的問題。公司以失地農民為先,以培育用工技能為主,目前有職工146人,失地農民占到一半以上,農民在公司邊打工邊學習,目前有近百人離開巨鑫搞起了自己的設施農業,成為了當地致富能人。
筑巢引鳳共筑人才集聚高地
王淑蕊在山西農業大學是學園藝專業的,一年前來到巨鑫農業,她說,上學期間就經常來巨鑫實踐,畢業后就留在這里了,這里不僅專業對口使自己學有所長,更主要的是這里離山西農業大學很近,遇到什么難題時向老師咨詢很方便。
像小王這樣的大學生在巨鑫還有七八個。巨鑫農業產業園是山西農業大學參與共建的“校企共建園”,是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等專業院所技術合作的“技術合作園”,是農業新產品、新成果引進創新集聚基地、農業科技人才合作共建集聚基地、農業科技人才培育培訓孵化輸出基地、創新產業園發展模式的探索基地,是山西省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晉中市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核心區、“山西農谷”規劃建設核心區,是承擔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國家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試點任務的重點單位。
該公司實施“筑巢引鳳”戰略,先后與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技術合作關系,開展科技創新,積極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模式,著力打造“一中心、一園區”。一中心:即建成了省內*、國際領先的脫毒快繁育苗中心,引進省果樹所和山西農大10名科研人員,利用國際領先的熱處理脫毒、莖尖培養法等五項技術,開展植物離體組織培養、細胞工程育種等科技研發。目前已開發出1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草莓新品種,30多個蔬菜新品種。僅2016年生產優質脫毒草莓種苗約200萬株,210余戶農戶受益,每棟溫室平均收入達10萬元以上,直接為農戶帶來經濟效益2100余萬元。以先進的機制吸引技術人才,采取“外聘、聯合、內招”等形式,從山西農大、天津德瑞特種業公司招聘高層次技術顧問2名,從省果樹所聘任2名技術指導,從山東等地引進技術管理人才、招聘農業專業大學畢業生10名,吸收“政府聘用、企業使用”人才5名,從技術研發、指導、管理等環節建立了鏈條式技術支撐體系。目前,園區已研發出“黃瓜、甜瓜、西瓜新型插接式嫁接育苗及穴盤無土育苗技術”、“溫室立體架槽式草炭基質綠色農產品草莓配套生產技術”等一批實用技術。同時公司正在積極籌劃建設院士工作站、院士工作室、院士公寓,以寬松的工作學習環境吸引高*人才。一園區:即與山西農大共同建設的大學生創業園,實施面積600畝。主要依托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農學院、林學院等八個學院80個學生團隊對新品種、新技術進行試驗,示范普及推廣。
短評:
創新助推農業供給側改革
近年來,我省充分運用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著力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已培育和發展了一大批集生產、科研、休閑、觀賞、體驗、教育于一體的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休閑觀光農業景點。這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品增值、農村發展,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推進步伐。
從巨鑫農業的實踐,我們看到了什么?
巨鑫農業以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為目標,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堅持“市場需求導向、優勢資源開發、典型示范帶動”等原則,通過合理有序土地流轉,增加綠色、生態發展的有效空間供給,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提高了土地的產出和規模效益,逐步走向綠色、環保、低碳、循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為我省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提供了新樣板。
該公司通過農業科技化、標準化,推動了地方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當地農民積極參與種植,示范區吸收農民就業,促進了當地農業結構調整,有力地整合了農業發展資源,推動了優質農產品專業化生產,推動了產品加工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農業科技化工作建設對于企業來說是機遇,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好出路。目前,巨鑫已經逐步形成了多品種、多元化的農業標準體系,能夠科學規范地指導當地主要農作物、種植業、特色產業的標準化生產。公司圍繞“標準化+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積極創建農業標準化示范項目建設,進一步推進了當地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采訪中,農戶們告訴記者,“現在大家都根據科學規劃進行生產了,不像以前‘單干’,種什么、怎么種,心里沒個底。”
農民收入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適度規模經營。從全省情況看,既有種糧大戶自己流轉來的土地集中,也有專業合作社等多種形式的規模經營,從這個意義上講,上了規模之后,為農民有利益,種田可賺錢打下了基礎。
巨鑫農業園區已成為集科技研發、新成果引進、科技展示、科技培訓、科技推廣、觀光旅游、果蔬生產、加工、儲藏、銷售于一體的綜合型農業產業園。科技作為*生產力,對于促進現代農業發展不僅具有高產出的特點,而且具有促進農業持續增長的潛力。巨鑫農業的實踐告訴我們,“三農”發展關鍵在科技,必須大力發展農業科技,著眼于創新科技體制,提高農業科技化水平,從而改變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透過巨鑫農業的“精耕細作”,我們欣喜地看到了創新在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一定會大有可為、大有作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