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買的同是銀鱈魚,口感常不同?為什么洗黃花魚時會掉色?為什么都叫龍利魚,價格相差巨大?這些魚可能被冒名頂替了!為此,《生命時報》記者采訪了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水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系主任陳舜勝,來看看市場上哪些魚容易被冒充。
油魚冒充銀鱈魚。油魚和銀鱈魚分別屬于不同魚類。銀鱈魚肉質鮮美、口感細膩、營養價值較高,適合大多數人吃;而油魚脂肪含量較高,吃起來口感較油膩,肉質稍硬,并且因為其脂肪中有90%以上是蠟油,在人體很難被消化,所以有些人吃完油魚后會出現排油腹瀉、嘔吐等不良反應,一般在一兩天內可自行痊愈。油魚被切成片狀冷凍后和銀鱈魚極為相似,售價又比銀鱈魚低,所以不法商人拿油魚來冒充銀鱈魚。消費者購買時可根據以下特點辨別真偽:銀鱈魚鱗片較小、均勻,摸上去較光滑,肉質顏色發白;而油魚鱗片大小不一,摸上去較粗糙,肉質顏色較暗,略發淺黃。
左口魚、多寶魚互相冒充。為何說互相冒充呢?這主要由價格決定。比如當多寶魚減產價格走俏時,商販就會拿左口魚冒充多寶魚;當左口魚價格更貴時,多寶魚就被拿來當左口魚賣。左口魚和多寶魚其實是同一類型的魚類,都屬于比目魚中的鲆科,為名貴海魚類。兩者區別在于:左口魚又叫牙片魚、牙鲆,呈長橢圓形,顏色偏深,接近黑色,口感更細膩些;而多寶魚又叫大菱鲆,接近圓形,顏色略淺,呈黃褐色,肉質彈性更好些。因為兩者在口感、營養方面差別不大,所以混淆兩者給消費者帶來的主要是經濟損失。
白姑魚冒充黃花魚。白姑魚本身是一種不錯的天然海魚,在日本很受歡迎,可以做*的魚糜制品。因其身形較小,常被用來冒充小黃花魚。兩者在營養、食用安全性、肉質彈性方面并無太大差別,但黃花魚的口感更細膩,味道也更鮮美。如果購買的是被工業色素染色的白姑魚,就會存在安全隱患,危害健康。辨別假黃花魚很簡單,在解凍后,用白色的面巾紙擦拭魚體,假冒黃花魚會有明顯的脫色現象,泡在水里會讓水變成茶色或淡黃色。
巴沙魚冒充龍利魚。龍利魚跟巴沙魚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魚,龍利魚是比目魚中的鰈形目舌鰨科海魚;巴沙魚則是產自東南亞的一種鯰形目巨鯰科淡水魚。在口感、風味方面,龍利魚味道鮮美、魚肉緊實、無腥味;巴沙魚因為是淡水魚,所以會略帶腥味,肉質解凍后會有些松散。在營養方面,兩者在蛋白質、礦物質方面沒有太大差別,但龍利魚的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更高。巴沙魚雖然價格較低,但和龍利魚一樣,食用起來是安全的。兩者從整魚外形上看是完全不同的,但切片冷凍后,就很難區分。購買時可以注意以下幾點:1.看價格。每斤價位在30元以下的一般為巴沙魚。2.看薄厚。魚身薄、表面光潔、紋理清晰的為龍利魚;魚身厚、紋理深些的為巴沙魚。3.去皮后平整度。龍利魚體型扁平,魚皮可以整個揭去,去皮的魚肉表面光滑、平整,保留魚體本來的形狀;巴沙魚體型比較圓,通常緊貼脊椎骨切為二片魚肉,再去皮,每一片魚肉兩面不對稱(一面是魚皮側一面是脊椎側),巴沙魚不易去皮,貼近脊柱切割魚片難以平整,通常魚肉表面會顯得凹凸不平。4.看顏色。魚身發淡黃的一般為巴沙魚。
除了以上介紹的幾種,市場上還有湖刀魚、海刀魚冒充江刀魚、草魚冒充青魚、進口非洲帶魚冒充國產帶魚等現象,出現這些冒充現象的根本原因是商販為了謀取更多利益。陳舜勝建議,消費者買魚時*不要去路邊的小商小販那里,一定要去正規的大型商超,因為,普通消費者沒有專業知識,很難辨別真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