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北京冬奧會食品安全動員部署大會上,北京市與來自全國21個省55個地市81個縣的政府監管部門、基地和企業,共同啟動食品安全“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工作機制。潛江作為湖北省*地方代表,小龍蝦寫入供京農產品名錄。
潛江小龍蝦進京背后,揭示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急需解決的短板。
安全、品質和品牌是必考題
據稱,北京90%以上的食品靠全國其他省市供應,僅津、冀兩地去年供京安全豬肉達325萬噸、牛羊肉12.5萬噸、雞肉7萬噸、鮮蛋10萬噸、蔬果600萬噸。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從此次直供農產品名錄上看到,除開津、冀兩大鄰京供應地,各地均拿出拳頭產品打擂臺,其中以遼寧、山東、內蒙古、江蘇、廣東、海南等省入圍的城市居多,其直供產品涵蓋牛羊肉、稻米、鮮蛋、果蔬、海產等。這些直供農產品需滿足諸多條件,可概括為:食品生產供應要標準化、基地化、品牌化。
以潛江小龍蝦為例,直供北京的小龍蝦來自潛江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種植養殖基地。期間,產銷兩地政府建立區域協作監管機制,從生產源頭和市場銷售兩端對基地、企業開展飛行檢查、聯合執法,*終合格的小龍蝦產品將持代表產地身份和安全品質的“一票通”進京。潛江市副市長陳慶忠說,今后,潛江小龍蝦可直通北京簋街餐館和大洋路等批發市場。去年,該市年產活蝦12萬噸,有0.36萬噸賣北京。
潛江小龍蝦何以入圍?
北京市副市長殷勇稱,此次實施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既為確保2022年北京冬奧會食品安全,也是進一步暢通全國優質食品進入北京市場的渠道。
農業大省湖北為何僅潛江一地入圍?潛江市食藥監局局長何運文說,潛江連續8年將小龍蝦安全品質作為“一號工程”,*終換來品牌產品雙豐收。在他看來,潛江小龍蝦的發展歷程,正是潛江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一系列探索。
探索一:不以產量為導向,質量興農要突出優質、安全、綠色。從求產量到求安全、品質、品牌的轉變,源于2000年發生于外地轟動一時的洗蝦粉事件。市水產局相關負責人稱,盡管本地產品沒有任何問題,但潛江仍難幸免,當年銷量減少一半。該市通過開新聞發布會、邀請記者實地采訪等大量工作,才重拾市場信心。此后,該市將小龍蝦質量和安全作為全市“一號工程”。潛江探索“蝦稻共作”模式,與傳統水稻種植相比可減少化肥、農藥一半以上。實施全域水體連通工程,升級主河道、改造分支流、疏通毛細渠,蝦-稻種養基地全部實現清水灌田。
探索二:“人有我優”,瞄準提質增效,適度規模經營,帶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戶專業化、標準化、集約化生產,推動農業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增值。2015年開始,“一號工程”升級——該市針對小龍蝦粗放式養殖現狀,提出以規模化、標準化發展蝦-稻產業。此后三年,通過土地流轉、返租等形式將田地化零為整,建成5個萬畝以上連片基地、26個千畝以上連片基地。此間,該市創立潛江小龍蝦創新團隊,建成全國規模*的標準化、工廠化小龍蝦育苗基地,解決小龍蝦苗種退化和供應不足等問題。
數據顯示,該市小龍蝦出口創匯占全省60%、全國40%以上,連續11年免檢出口,龍蝦產業鏈綜合產值達230億元。
探索三:提升核心競爭力,以品牌建設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
如何確保小龍蝦產業優勢
隨著多地小龍蝦養殖熱情高漲,潛江小龍蝦產量已不是昔日全國之*,如何確保產業領先優勢?潛江市水產局總工程師陶忠虎說,激烈競爭下,潛江提升品牌核心競爭力,將潛江小龍蝦打造為無公害生產、循環式發展、綠色食品的品牌形象代言,且相關技術、標準、模式可以復制。
潛江深耕品牌建設,連續舉辦9屆龍蝦節;制定14項技術標準,形成涵蓋全產業鏈的小龍蝦標準體系,啟動建設全產業鏈的質量監管可追溯體系;今年全省兩會,“支持‘潛江龍蝦’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已有嘉魚縣、黃梅縣等9地共享“潛江龍蝦“牌。
今年5月,負責此次直購大會的北京市考察組來潛,他們調研了種植、加工、物流等各環節后為之稱贊。“接到這筆大單,感覺所有努力都是值得的。”何運文自豪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