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農業和經濟學專家,在CNBC撰文分析,美國大豆可能是剛需,因此增加25%的關稅對于美國豆農的影響可能有限。
我們都知道,房價漲了,對于剛需來說,只有買得起和買不起的區別,而不存在抵死不買黑心地產商的死貴房子的說法。即使有,那也是喊喊口號,要是開發商降價促銷,趕緊排隊買房去。要是開發商打5折,開出一成首付的超級利好,那這個排隊就要排好幾個街道了,還要帶上帳篷,被子鋪蓋,一家人守著。
根據美國專家的分析,2017年美國的大豆出口,占據全球出口市場的40%。而同期,我國的進口則占據全球大豆貿易的60%。就是說,美國豆農的*大主顧,就是我國,而巴西豆農的*大主顧,也是我國。
巴西大豆的增產不能填補美國大豆的空缺,而且巴西人也不敢大規模投入,萬一情況有變,巴西的大豆只能榨豆油,榨不出美國豆油的那種對特朗普的壓力。
根據美國農業部計算,從9月1日起的那個財年,我們中國需要進口1.03億噸的大豆,而國際市場除了美國外,僅能供應1億噸大豆。按照這組數據,美國專家保守估計,我們中國需要進口至少6200萬噸美國出口大豆中的幾百萬噸。
針對美國專家的這張剛需牌,據路透社,我們中國在5月份曾表示,將下調全年的大豆進口額至9600萬噸,所產生的缺口,將由養殖業選用大豆替代產品解決。
因此,在美國大豆與中國市場這個問題上,美國大豆是不是剛需就是一個核心問題。
以房地產業為例,借著剛需不得不買房住的特點,每幾年房價都能再創新高,現在誰要想用2010年的房價買房,那就是做夢了。只有地產開發商惜售,捂盤,閑置土地坐等升值,而沒有剛需集體抵制開發商的拳頭產品的說法。
對于美國豆農來說,替代產品的打擊,比關稅還要大。就像上海的8萬以上每平方的房價,一套60平方的上海房總歸要400萬以上,它的替代就是滬漂大學生,放棄上海,回自己2-3線的老家就業,轉而買2-3線的2萬左右每平方的60平方米住房,綜合售價在120萬左右。
剛需對于一線城市接近10萬每平方的房價,選擇逃離回老家不失為一有效辦法。而養殖業對于美國大豆,選擇替代產品,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