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更好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圖)
更好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圖)
農業網   時間:2018/6/28 9:20:00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數:363

農民財產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涉及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我國基本經濟制度的一件大事。近日,吉林、江蘇、山東3個省,河北省石家莊等50個地市、天津市武清區等150個縣(市、區)被確定為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全國改革試點進一步擴大。

  明年底前基本摸清農村集體產權家底

  清產核資摸清家底,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場硬仗。中央要求各地把清產核資搞實,把權屬關系理清,把集體資產管好,到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清產核資要求。對此,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中央農辦副主任韓俊表示,把這項工作擺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主要基于三方面考慮。

  首先,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要先搞清楚到底有多少資產,這些資產歸屬誰。“這個問題不搞清楚,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無法向前推進,也會引發很多矛盾。”

  其次,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在這個基礎上把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確權到戶,有利于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切實維護農民財產權益,讓農民分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

  *后,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建立健全集體資產的登記、保管、使用和處置各項制度,加快建設農村集體資產監管管理平臺,有利于從制度上來遏制“小官巨貪”和“微腐敗”,讓農村的集體資產真正在陽光下運行,也有利于融洽黨群干群關系,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當前,一些地方存在農村集體產權虛置、賬目不清、分配不公開、管理不透明,集體資產被挪用、侵吞、貪占等問題,農民對此反映十分強烈,迫切需要解決。

  農村的集體資產包括3類,一是資源性資產,二是非經營性資產,三是經營性資產。據統計,截至2016年底,不包括土地等資源性資產,全國農村集體資產總額是3.1萬億元。在統計的55.9萬個村中,經營收益5萬元以上的村占1/4。

  股份權能改革試點任務完成

  2015年,29個縣市區推進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3年來,各項試點任務全部完成,取得了預期成果。29個試點縣市區共清查核實集體資產1125.6億元,確認集體成員918.8萬人;13905個村組完成改革,量化集體資產879億元,累計股金分紅183.9億元。試點改革給集體和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試出了經驗,試出了辦法,試出了路徑。

  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占有權收益權。安徽天長市實行股權證書統一發放、統一內容、統一登記,以戶為單位向持股成員頒發記名股權證書。各試點縣市區均明確成員憑股權證書參加集體收益分配,把成員對集體資產股份的收益權落到實處。廣東佛山南海區所有涉農村(居)、村民小組均成立股份合作經濟組織,2015年實現可支配收入73.37億元,其中用于股份分紅40.62億元,分紅比例達55.36%,78萬名社員股東人均分紅5172元。

  加快構建農村產權交易平臺。江西余江縣、新疆沙灣縣等11個試點縣市區加快推進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打造多級產權交易網絡體系。山東昌樂縣整合鎮街和社區資源,增設服務窗口,實行一站式服務,構建起比較完善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我國今年將繼續擴大改革試點覆蓋面,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要求,從實際出發進行改革。

  對專門立法的需求愈加迫切

  有法律地位,沒有法人資格,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長期以來面臨的現實難題。近日,農業農村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印發了《關于開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工作的通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表示,登記賦碼是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務,是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的迫切需要。

  明確登記賦碼管理部門,嚴格登記賦碼對象。各級農業農村管理部門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的管理部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賦碼對象主要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將農村集體資產以股份或份額的形式量化到本集體成員而成立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包括組、村、鄉(鎮)三級。

  建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規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銀行開戶。符合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規定程序從縣級登記賦碼管理部門取得*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更好發揮管理集體資產、開發集體資源、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的功能作用。

  隨著農村集體資產總量不斷增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市場競爭越來越頻繁,對專門立法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韓俊表示,農業農村部、中央農辦將加強與立法部門的溝通配合,通過立法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zg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