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季,“喝啤酒、吃龍蝦”便成了不少人的“標配”。在合肥,大街小巷里的大排檔和餐館中,小龍蝦舞動著“鉗子”成為了餐桌上*的主角。而說起這美味的源頭,卻離不開合肥市郊的龍蝦之鄉——長豐縣的“鼎力支持”。
近年來,長豐縣大力推廣“稻蝦共作”生態健康養殖模式。2017年全縣“蝦稻共作”綜合種養面積突破6萬畝,全縣小龍蝦產量1.4萬噸,產值超4億元。精品小龍蝦、無公害蝦稻米“雙輪驅動”,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兩駕馬車”。
仲夏前后,每天清晨,杜集鎮東黃村靜雅龍蝦養殖基地的老板杜廣靜,都會“親臨一線”指揮工人收籠裝蝦。“現在龍蝦都出洞了,每天能有一二百斤成品蝦上市,價格每斤在25元以上。”杜廣靜說道。
今年50歲的杜廣靜,是杜集鎮杜集社區地地道道的農民。2015年,他看到小龍蝦餐飲市場火爆,便回到家鄉搞起了龍蝦養殖。他流轉的50畝土地,當年每畝純收入就達到了3000多元。小試牛刀就收獲頗豐,這讓杜廣靜堅定了信心。2016年,當地出臺相關獎補政策鼓勵農民發展小龍蝦養殖,杜廣靜抓住時機擴大養殖規模,成立了合肥市靜雅龍蝦養殖基地。到2017年,他的基地已經達到了300畝。
“按照‘一稻兩蝦’養殖模式,春、秋兩季出蝦。”杜廣靜說,春天龍蝦下籽、長得快,正常40—50天就可上市,并且蝦少價高。夏季水稻栽種后,苗定根,投蝦苗,到七八月份初秋時節水稻灌漿,就又可以放水捕蝦了。為保證龍蝦品質,每年秋季杜廣靜都會在稻田投放一些新蝦,因為投放新鮮種蝦能避免近親繁殖。他說,“水稻收割完后清溝瀝水,清除雜魚、泥鰍,防止它們來年偷食龍蝦幼苗。再用石灰、太陽曝曬對池塘消毒。”
“龍蝦養殖必須水質好、水源足。”養殖戶崔廣壽說,“按照技術規范在稻田四周開挖環溝,每年6月份秧苗定根后就投放蝦苗。”聊起養蝦來崔廣壽十分專注,他說,“一般在2個月后,水稻抽穗灌漿時節,龍蝦就可網捕。等水稻收割完畢進入深秋,就曬田消毒,然后灌水再投放蝦苗,為來年做準備。”
崔廣壽告訴記者,投苗以母蝦為主,每畝地30斤左右,次年春天每畝地可以捕到300斤成品蝦。冬去春來,在春季只要把上年的稻茬田灌上一層水,待到三四月份溫度回升,龍蝦下籽后補投一些黃豆餅、配上無公害飼料,40—50天后就能收獲春蝦了。“每年春蝦*值錢,每斤能賣到30元。粗算起來,春秋兩季蝦,每年每畝地純收入約4000元。加上蝦稻米,每年純收入能達到九萬元。”崔廣壽說。
蝦稻共作不僅“紅”了龍蝦,還“富”了水稻,綠色稻米的品質也有了顯著提高。稻田養蝦不能施肥打藥,雖然稻米的產量略微下降,但價格卻走高。“去年收了1.2萬斤水稻,早被*完了。”崔廣壽說,本想脫殼后再賣,好多人怕買不到就提前*了。而杜集社區的杜廣靜早已經注冊好了“正霞”牌,準備上線電商平臺,每斤定價在8元。
韓崗社區黨支部副書記陶云表示,蝦稻米熱銷,社區已經統一注冊了“韓崗村”蝦稻生態米,統一設計、統一包裝、統一銷售,正籌劃利用電商平臺,擴大銷售。為了壯大稻蝦產業,2017年長豐縣將稻田龍蝦綜合種養作為重點扶持,對新建規模達100畝以上并經驗收合格的,每畝給予*性獎補資金300元。全縣當年新增100畝以上連片規模龍蝦養殖基地43個。
杜集鎮更是開全省之先例,出臺杜集鎮支持稻田龍蝦綜合種養扶持政策,對新建連片規模達50畝以上的稻田龍蝦綜合種養基地給予*性獎補5萬元;達100畝以上的,給予*性獎補7萬元。
2017年,長豐先后組織下塘、造甲、杜集、朱巷4個龍蝦養殖重點鄉鎮的龍蝦養殖大戶赴廬江、全椒等地考察學習“稻蝦共作”,還在造甲鄉舉辦了第16屆中國(合肥)龍蝦節開捕儀式暨長豐縣首屆龍蝦旅游文化節,在杜集鎮舉辦了2017安徽長豐首屆蝦趣旅游節。通過考察、論壇、節慶等多種形式,為稻田龍蝦綜合種養快速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產業氛圍。
目前,長豐縣造甲鄉雙河村、朱巷鎮陳莊村、下塘鎮韓崗村三個村,已成為稻蝦綜合種養千畝示范村、貧困村產業達標村,農民人均收入大幅提高。據介紹2018年長豐縣“蝦稻共作”面積將達到9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