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來自全國21個省(區、市)55個地市81個縣的政府監管部門、基地和企業共同啟動食品安全“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工作機制,今后,北京市售賣的湖北省潛江的小龍蝦將以當地為市場準入起點,經當地政府部門進行基地監管和抽檢后,直接進入簋街餐館和大洋路等批發市場;將暢通內蒙古烏蘭察布、新疆和田等產地優質農產品的進京渠道。
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北京冬奧會食品安全“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動員部署大會上獲得的消息。大會期間,河北省張家口市、天津市武清區等地政府結合當地食品品種特點,分別與北京市豐臺區、通州區、朝陽區、海淀區、順義區、東城區政府簽訂食品安全監管協議。北京市大型食品批發市場、連鎖商超、中央廚房、集體配餐單位負責人與上述地區基地企業負責人簽署優質安全水果蔬菜產銷直掛協議500余份、畜禽肉蛋和水產品產銷直掛協議近百份、米面糧油制品產銷直掛協議130余份。
以往,北京市食品安全監管的主要措施是嚴把食品市場準入關口,對市場上的食品開展監督抽檢,并對不合格食品予以退市下架。今后,京內外將共建“區域協作、基地保障、全程監管”工作機制,與食品產地政府簽署監管協議,由產地政府根據國家法律法規、食品安全標準和技術規范,從生產源頭開始把關,嚴格日常檢查、監督抽檢,建立合格食品產地準出制度;產銷兩地政府密切協作,從生產源頭和市場銷售兩端,對基地、企業開展飛行檢查、聯合執法,對發現的風險及時采取市場控制和信用管理措施。
為此,京內外將共同培育一批規模化、標準化種養殖基地,形成一批安全食品品牌。鼓勵北京市食品龍頭企業按照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和技術規范在京外設立基地,統一種養殖投入品使用和管理。京內外共同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實行“場廠掛鉤”“場地掛鉤”“農超對接”“農餐對接”,降低流通成本和市場價格,讓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得到實惠。
記者了解到,產銷兩地將共同建立完善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北京市對持產地證明、檢測合格報告入市的基地產品,將暢通入市渠道,提供便捷服務;對無產地和基地保障的產品將進一步嚴格抽檢,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北京市食藥監管部門將與產地政府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并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分析、基因鑒別等現代科技手段和先進檢測方法,對基地產品質量安全和運輸狀況進行追溯和監控。對違反國家法律法規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基地、企業及其相關產品,將予以退市,通報產地政府,并向社會公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