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山東聊城:2萬畝紅梨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山東聊城:2萬畝紅梨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農業網   時間:2018/6/28 13:21:00  來源:大眾日報  閱讀數:378

  梨子是常見的水果,但您見過全紅的梨子嗎?

  聊城農民朱發作,癡迷于選育紅梨,經過10多年的努力,選育出了我國*全紅型紅梨新品種“奧紅一號”,2017年5月份,獲得農業部頒發的“植物新品種權證書”。

  目前,“奧紅一號”已在山東、云南、貴州、四川等地種植2萬多畝,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凌晨3點,聊城市高新區許營鎮朱莊村的朱發作醒來,便興奮地睡不著了。原來,他要在這天為北京大學教授岳慶平、清華大學教授周增興一行做向導,參觀2處紅梨園。

  朱發作為啥這么興奮?因為兩位業內知名專家來為紅梨產業把脈,在他十幾年的育種歷程中是*次。

  岳慶平長期從事高層次的政策研究工作,主持或參與了大量重要政策和文件、重要講話和文章、重點課題和調研報告的研究和撰寫工作。周增興是*的金融教學與考察研究專家,專注于企業金融、第三方金融服務機構的實踐與理論工作,是多家銀行培訓體系的特聘專家、顧問。朱發作為什么能引起專家的關注?

  今年55歲的朱發作,癡迷于果樹的栽培。2002年8月,他偶然發現滿天紅品種的一個濃紅型芽變,從此走上了紅梨育種的艱辛道路。記者長期跟蹤采訪朱發作,知道他的艱辛。他長期吃住在果園里,果園幾年不掙錢,舉債搞研究他也在所不惜。幾年過去了,他累得又黑又瘦。

  “我是農民,種東西才是我癡迷的。要是我發現這個芽變后不當回事,或者研究淺嘗輒止,也就沒有‘奧紅一號’了。”朱發作說,當“奧紅一號”得到農業部的認可時,他禁不住流下眼淚,十多年的艱辛,歷歷在目。回顧自己選育之路歷經困苦,朱發作說:“人生多磨難,苦當飯來咽。汗灑如雨露,成功血來換。”

  “奧紅一號”的選育成功,填補了我國全紅型紅梨品種的歷史空白。該品種的嫩枝、嫩葉、花和果實都是紅的,特別是果實從幼果到成熟都是紫紅色,紅色面積*。一般單果重400克左右,*重可達850克以上。其含糖量一般13%~15%,外觀艷麗、口感甜脆、品質優良,是目前國內外具發展潛力的紅梨品種。

  該品種2014年8月通過山東省林業廳科技成果鑒定,在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第十三屆中國林產品交易會上連續三年榮獲金獎。

  “陽信是‘鴨梨之鄉’。在這里,超過200年樹齡的鴨梨樹也得百余棵。我們這里種梨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當前也面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在陽信縣金陽街道馬連玉村,陽信縣國明果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馬國明帶記者走進了他家梨園。站在一棵50年樹齡的梨樹前,馬國明向記者展示著他在今年春天嫁接的“奧紅一號”紅梨,紅色的枝條,在風中搖擺。

  “去年,我們當地鴨梨,每斤收購價8毛,這樣長期下去不是辦法。我們這里人均1.3畝地,地少,必須提高種植效益。”馬國明說,在*農產品博覽會上,馬國明聽說朱發作成功培育出國內*全紅型紅梨新品種,便慕名前去。

  “去年3月份,我帶著村里幾個年輕人趕到朱莊村的紅梨園了解情況。我們都覺得這一種梨不僅外貌獨特,而且味甜爽口,未來一定是市場走俏的產品,所以當即決定引進,經過與朱老師的商談,我成了濱州總代理。”輕撫著長滿新芽的樹枝,馬國明信心滿滿。他說,這堅定了他作為合作社理事長,帶領全社200余戶社員致富的信心。“目前,我們已嫁接紅梨500畝,今秋明春,還要栽植、嫁接紅梨2000多畝。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繼續擴大紅梨種植規模,爭取打造萬畝紅梨示范園。明年,我們的紅梨將上市,目前初步定價為5元一斤,具體價格還要跟朱老師及其他地方的種植戶商議。一畝紅梨,每年*收入2萬元沒有問題。”

  當前,擺在馬國明與韓貴超們面前的難題就是缺乏資金,想把紅梨產業做大,需要資金的支持。

  了解到這一情況的周增興說,目前北京的高校、科研院所、風投資金,已經注意到山東的紅梨。作為中國知名的金融教學與考察研究專家,周增興看好紅梨項目:“下一步,我們將在山東建立紅梨研究基地,引進風投資金,把紅梨產業做大,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打造紅梨之鄉、旅游之鄉。”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ouchaochang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