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六月,沿著長清公路一直向南,雙陽區為長春市民節假日休閑游玩提供了許多好去處:去鹿鄉鎮趕大集,觀傳統吊圈采茸,賞薩滿鹿神舞,品養生鹿宴;去太平鎮賞油菜花海,乘滑翔傘挑戰自我;去雙營鄉摘瓜,感受回族鄉獨有的熱情和民俗;去平湖街道黑魚村的葡萄架下乘涼,在東北找找“吐魯番”的感覺……
鄉村還是那個鄉村,可又不再是那個鄉村。是什么變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農村生態環境改善,農村文明風尚樹立……雙陽人正努力探索一條具有雙陽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實施產業提效工程 讓廣大農民“富”起來
重點做到“抓大不放小”。
“抓大”就是做好“長、寬、高”三篇文章。“長”是以創建國家農業現代產業園區為載體,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加速推動農業向價值鏈高端邁進。雙陽區擬被列為創建*現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圍繞“南果北菜東稻西鹿”產業布局,調減普通玉米種植面積10萬畝,發展林果、大豆、水稻示范區等。目前,雙陽區鹿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奢嶺現代農業產業園正在組織實施*園區和省級園區創建申報工作,山河環湖田園綜合體、齊家綠色現代農業、雙營棚膜、太平休閑農業、平湖特色現代農業等區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寬”是推進農業與休閑旅游、文化教育、科學技術等深度融合,不斷豐富農業發展內涵,打造覆蓋全時、全景、全域的新型農業嘉年華。目前,雙陽區農業嘉年華總體規劃已完成并通過專家論證,肚帶河花海、奢愛田園綜合體、森麒山莊等20余個嘉年華重點項目正在快速推進。“高”是堅持以現代高新技術、網絡技術武裝農業、改造農業、提升農業,加快打造以農高區為核心的農業硅谷,整體提升農業科技化、智能化、數字化水平。目前,雙陽區有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2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021個、家庭農場275個,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土地1.35萬公頃。
“抓小”就是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雙陽區探索實施了資源利用型、資產活化型、村企合作型、合作社帶動型、資本運營型、三農服務型的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六種模式”,不僅為強村富民找到了“金鑰匙”,而且為鄉村振興趟出了一條路子。去年,全區134個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2123萬元,今年8成以上的村將突破10萬元收入。
實施生態提檔工程、讓農村環境“美”起來
治臟治亂。開展衛生整治工程,制定衛生保潔村規民約,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雙陽區今年將繼續大力開展“垃圾革命”“污水革命”“廁所革命”三大革命,優化農村人居環境。目前,該區已實現農村垃圾清理全覆蓋、治理長效化。
提標提檔。雙陽區精心打造多條集旅游觀光、特色展示、民俗體驗等于一體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去年,該區植樹造林2400公頃,新增高標準綠化村屯45個,綠化美化公路61條、355公里。今年,該區將繼續加大村屯提標改造力度,目前6個省級重點村、2個美麗鄉村、8個區級精品示范屯、4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正在穩步推進中。
共治共管。2017年,雙陽區清理河道6.4萬延長米,拆除石灰土立窯52座,取締非法采沙場19家。今年,該區重點實施石溪河河道改造、黑頂子河三期治理、梨樹園攔河閘重建、污水收集管網改造等重大工程,目前已啟動建設的飲馬河流域雙陽河磚瓦窯橋斷面水質提升工程,投入使用后水質將達到Ⅳ類。采取疏堵結合方式處理秸稈問題,收到明顯成效。
實施鄉風提升工程 讓文明新風“樹”起來
突出文體活動引領。打造“醉美奢嶺·書香校園”、農民歌手大賽等文藝精品,切實營造出“年年有大賽、月月有演出、天天有活動”的文化活動氛圍。去年,雙陽區組織開展1000多場農民文化活動,觀眾達20余萬人次。今年以來,該區已舉辦廣場演唱會、書畫展、秧歌展演、垂釣大賽等各類文體活動80多場次。
大力推進陣地建設。打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陣地80余處,設立好人榜、鄉賢榜等宣傳牌百余塊。去年以來,雙陽區開展區委理論中心組學習、草根宣講等各類宣講600多場次,征集家風家訓400多條,制作家風家訓展示牌400余個,形成了樹立好家訓、崇尚好家風、創建好家庭的良好風氣。
積極培育文明風尚。注重培育良好生活習慣和文明鄉風,深入開展新型農民、致富能手等創建活動,大力弘揚踏實、肯干、進取的雙陽人精神。深入開展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務活動,成立100余支志愿服務隊、近800支志愿服務小分隊,累計開展志愿服務2000次以上。深化文明村鎮創建,奢嶺被評為全國文明村鎮。廣泛開展“*美健康衛士”等“*美”人物評選活動,評選各類先進典型200余人,弘揚了社會正能量。
實施人才提質工程 讓發展動能“強”起來
廣開門路“引”。采取社會公開招聘、編外聘用等舉措,鼓勵和引導各類人才來雙陽。近年來,雙陽區共引進專業人才500余人,培養持證鹿業經紀人2000余人,吸引了國信鄉村都市、緣山湖農業園等一批農業龍頭企業投資興業。
*培訓“育”。圍繞電子商務、家政服務、果蔬種養等領域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去年以來共培訓農村勞動力、農技人員、新型職業農民12000余人次。目前正在籌備組建全省*鄉村振興學院,投入使用后年可培訓農業專業技術人才近萬人次。
搭建平臺“創”。創新建立了國信*雙創示范基地、返鄉農民工創業孵化基地、農村電商創業園等載體平臺,有效帶動了城市科技、資金、人才等要素向雙陽流動,目前已累計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300余人、大學生創業400余人,實現創業帶動就業3000余人,被評為全國雙創典型示范縣。
選樹典型“帶”。重點培樹了以黨的十九大代表李華靚為引領的一批創業典型、以國信農業楊佰明為代表的農業專家講師典型,使農民“學有典型、干有目標、看有榜樣”。
優化環境“留”。全面落實人才政策,在子女入學、資金扶持、稅費減免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大力扶持農村實用人才領辦、創辦農業經濟實體,近年來共創辦農業特色園區53個,提供補助資金2000多萬元,“筑巢引鳳”引進農村創業人才200余人。
實施社會治理提標工程 讓和諧根基“穩”起來
在“防”上——注重發揮群防群治隊伍作用,充實壯大了2000余人的治安防范專職隊伍,動員組織了3000余人的治安巡邏志愿者隊伍,有力地維護了農村治安穩定。
在“管”上——充分發揮區、鄉鎮(街)、村(社區)三級綜治中心職能作用,全力推動農村社區化、網格化服務,有效解決了農村治安防范、矛盾化解、法律服務等民生問題。
在“控”上——大力推進“雪亮工程”,先后投入8000余萬元,完成了區、鄉鎮(街)監控平臺和2000多個點位建設,農村要害部位、案件多發地段等重點區域實現全覆蓋。特別是創新實施的“1+3+X”基層治理模式,在做強屯組經濟、開展脫貧攻堅、化解基層矛盾等方面發揮出了獨特作用。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力爭走在省市前列
今后,雙陽區將創新舉措,狠抓落實,全力推動鄉村振興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在產業提效方面。做大做強農業“長、寬、高”三篇文章,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農業嘉年華打造、種植業結構調整、以梅花鹿為核心的精品畜牧業發展、農業品牌創建、農業新技術新成果應用、農田基本建設等重點工作任務。特別是抓緊抓實肚帶河花海、美麗黃金鄉村振興示范、森麒山莊等重點農業嘉年華項目,加快建設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同時,深入開展脫貧攻堅、村級集體經濟提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農村創業創新、農村民生保障行動,探索實施市民下鄉、能人回鄉、企業興鄉“三鄉工程”,不斷提升農民的幸福感、滿意度。
在生態提檔方面。大力實施生態環境治理、農村環境改善、村屯提標改造、鎮區形象提升、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工程,加快推進齊家、山河污水處理廠建設,完成鹿鄉鎮與雙鹿污水處理廠并網改造,全面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垃圾處理模式,加快提升美麗宜居鄉村整體形象。特別是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快實施飲馬河流域雙陽河磚瓦窯橋斷面水質提升工程,確保區內水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在鄉風提升方面。突出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統文化傳承、公共文化建設、文明新風培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傳理論、傳文化、傳科技、傳法律、傳政策“五傳”活動及“雙陽好人”“*美屯鄰”“好婆媳”等評選活動。健全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提升農民素質。
在人才提質方面。重視引進和培養人才,加快構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高層次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努力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循環,積極打造典型,為全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貢獻“雙陽智慧”。
在社會治理提標方面。進一步深化基層黨組織建設、“1+3+X”基層治理、農村治安綜合治理、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特別是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加大軟弱渙散黨組織整治力度,組織實施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雁領鄉村振興”行動和后備干部“孵化培育工程”。充分放大“1+3+X”基層治理模式效能,建立健全道德評議會、法律服務平臺等制度,全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雙陽樣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見精神,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雙陽區趁勢而上,積極而為,提出全力推動農業升級、農村進步、農民增收,切實走出一條具有雙陽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之路!
這是雙陽人面向新時代,開啟的一場探索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征程、新實踐。近幾年,雙陽區緊緊圍繞建設長春城市副中心戰略目標,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統籌謀劃,主動作為,使得全區經濟保持平穩快速發展態勢。今年截止到5月底,區屬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產值19.8億元,同比增長1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實現35億元,同比增長11.8%;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1.4億元。精彩上揚的數據,詮釋了雙陽人勵精圖治,建設長春城市副中心的成果。特別是近幾年,雙陽人在鄉村產業上突出了融合發展,全力創建*園區和省級園區,以及*現代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在鄉村治理上創新推廣“1+3+X”基層治理模式,等等,形成了城鄉融合發展的“雙陽樣板”,這些都為鄉村振興取得新突破聚集了新動能。
今年5月,雙陽區按照省市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成立了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制定了《中共長春市雙陽區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明確了鄉村振興的目標和路線圖,其總體思路是:實施產業提效工程,讓廣大農民“富”起來;實施生態提檔工程,讓農村環境“美”起來;實施鄉風提升工程,讓文明新風“樹”起來;實施人才提質工程,讓發展動能“強”起來;實施社會治理提標工程,讓和諧根基“穩”起來,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進一步助推雙陽鄉村振興發展走在省市前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