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孝、誠信、勤勞、互助等為核心的農村*鄉俗文化,包含著鄉村社會長期以來形成的運行規則和價值觀念,是鄉村社會的凝合劑,也是培育鄉風文明的有效載體,在農村社會的穩定發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然而近些年來,由于認識上的偏差和保護措施的乏力,在不少地方,一些*鄉俗文化日漸沒落,鄉村凝聚力弱化,不良習氣蔓延,給基層鄉村治理增加了難度。
鄉俗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認同。鄉俗文化雖然不同于法律法規,也沒有強制性,但它是長期以來植根于鄉村生產生活實踐而形成的一種熟人社會的交往準則。這種準則之所以具有約束力,就是因為可以凝聚人心,具有向上向善的力量,能夠融洽鄉村居民之間的人際關系,這是一種共識。所以,鄉俗文化的核心是價值認同,這是促進鄉風文明、推進鄉村振興可以依靠的道德力量。
我們常說文化是一種軟實力,鄉俗文化也是如此。數千年的鄉村生產生活實踐證明,以村規民約為表現形式、以德孝勤儉為主要內容、以互幫互助為核心價值的鄉俗文化具有教化群眾、淳化民風的重要作用,而這種作用作為法律和道德的補充,維系了鄉村社會的有效運行。所以,要正確認識在新時代傳承*鄉俗文化的重要意義,發揮好鄉俗文化軟實力在凝聚人心、推進鄉村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事實上,鄉俗文化不僅具有凝聚人心、教化農民、淳化民風的功能,還能夠強化“遠親不如近鄰”的融洽人際關系氛圍,以其獨有的魅力在鄉村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當然,*鄉俗文化的傳承,在方式方法上也需要與時俱進。在傳承*鄉俗文化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發揮道德模范、回鄉創業者等新鄉賢作用,讓他們成為鄉俗文化的代言人和傳播者;另一方面要將*鄉俗文化與當下的鄉村發展實際結合起來,與鄉村振興戰略和美好鄉村建設結合起來,以鄉俗文化的力量來培養村民的地域文化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