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攜帶著生物農藥的無人機飛臨柏楊河鄉柏楊河村的山旱地上空,新疆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啟動了今年的無人機農區治蝗工作。這已是該市第二年在農區治蝗工作中使用無人機作業。
從肩扛式噴霧機到電動式噴霧機,再到如今無人機噴藥,從化學農藥到生物農藥,高科技助力烏魯木齊農區治蝗。
米東區耕地面積占全市總耕地面積的35.4%,全市的農區治蝗任務大部分分布在這里。
從肩扛到電動,噴藥不再難
6月的柏楊河村,從山地到平原過渡的山坡上,千余畝紅花長勢正好,無人機重點防治的就是這些作物。
“這些介于草原和耕地的地方叫山旱地,是蝗蟲從草原到農區遷徙的關鍵區域,也是農區治蝗的關鍵。”米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劉玉說。
柏楊河村有近6000畝山旱地,占全村耕地面積的80%,每年都是治蝗重點。山旱地地勢高,土壤貧瘠,作物望天收,柏楊河村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就在山旱地種耐旱的紅花。紅花耐旱好管,但*怕蝗蟲。每年五六月份,蝗蟲就從山上往下走,先吃的就是葉肥稈壯的紅花。
治蝗蟲,時間*關鍵。“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兩三家共用一個手搖式噴霧器,打一畝地藥要兩個多小時。”村民蘭志德說。2004年,國家啟動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包括電動噴藥裝置在內的農機被納入了補貼范圍。用電動噴藥機,半小時就能噴完
一畝地,噴藥時間大大縮短。
無人機顯“神通”,村民受益多
2010年前后,柏楊河村基本家家都有電動噴霧器,有的還配備了大功率噴霧器。
“但再變,噴霧器都要人扛。”蘭志德說,每年打藥治蝗時天很熱,打*藥,人要好幾天吃不下飯。有了無人機,他40多年來*次不用扛機器打藥。
此次米東區無人機治蝗面積1萬畝,其中6000畝位于柏楊河村,三天就能完成。“五個機器,三天,干了百十來人半個月的活兒。”蘭志德很是感慨。
近年來,新疆加大了飛機及無人機防治病蟲害的力度,讓科技更好為農牧業服務。從2017年起,米東區農牧局開始推廣無人機治蝗。
用上生物農藥,治蟲還能留住鳥
去年開始,米東區推廣煙堿、苦參堿、印楝素等生物農藥,并*嘗試無人機噴灑生物農藥。
十多年前,為了加大防治效果,村民們開始使用一些毒性較強的農藥,蝗蟲治住了,但以蝗蟲為食的椋鳥卻沒了。“去年打了這種藥后,今年椋鳥就多了。”蘭志德說。
從2010年開始,烏魯木齊市使用生物農藥方法防治草原蝗蟲,隨后逐步在農區推廣。米東區還通過給村民免費發放生物農藥等形式,讓大家在防治病蟲害時保護生態環境。
蘭志德說:“村民都說,能治住蟲,還能留住鳥,這生物農藥大家都愿意用。” 宋建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