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聯合發布《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與《2018全球糧食政策報告》,分別對中國農業產業發展重大進展、全球食物和營養安全、未來機遇與挑戰進行了深入探討。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科院院長唐華俊出席大會并致辭。
唐華俊指出,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農業產業還面臨著資源環境約束、生產成本高企、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同時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復蘇、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的沖擊。進入新時代,國家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及“一帶一路”倡議等一系列重大舉措,應對挑戰,搶抓機遇,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他表示,中國農業科學院立足農業科研國家隊的職責使命,致力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基礎性、方向性、全局性、關鍵性的重大問題研究,創新理論與方法,系統研判農業產業發展新形勢,形成了《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為推進中國農業產業持續興旺發展提供政策建議。今后,將繼續加強力量、深入研究、持續創新,將這份報告打造成指導農業產業發展的權威品牌。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梅旭榮發布了《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報告評估了農業政策變化和外界沖擊對中國農業產業發展的影響,重點關注了17個具體農產品2020年和2035年產業發展形勢。報告指出,新時代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中國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谷物基本自給,口糧*安全”是我國新時代的糧食安全觀,堅持糧食市場化改革方向仍是重點難點。征收環保稅短期內會增加畜禽養殖成本、降低畜產品產量,但長期將倒逼畜牧業加速綠色化轉型。報告針對當前中美貿易摩擦對農業的影響進行模擬分析,中美貿易摩擦會導致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額下降約四成,大豆、棉花等農產品進口價格短期內上漲5.9%-7.5%。
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所長樊勝根發布了《2018全球糧食政策報告》。報告指出,盡管過去一年世界經濟復蘇強勁,但持續的沖突、饑荒及難民危機卻導致全球饑餓人口增加,同時,不斷升溫的逆全球化思潮也進一步放緩了改善食物和營養安全的進程。報告指出,盡管單邊保護主義在全球范圍內有所抬頭,中國正在積極通過“一帶一路”、南南合作等倡議,尋求更深入的地區經濟一體化和技術合作。通過更加開放的貿易和知識共享促進全球一體化的政策,對減貧和消除饑餓至關重要。
本次發布會是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布《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報告》,是對中國農業產業發展研究的*有益嘗試,作為中國農產產業發展形勢預判體系建設的重要成果,將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及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重要作用。未來中國農業科學院會繼續與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定期發布《農業產業發展報告》與《全球糧食政策報告》。
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袁龍江與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東亞東南亞和中亞辦公室主任、*研究員陳志鋼主持發布會。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農業農村部農業貿易促進中心主任張陸彪,以及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鐘甫寧出席發布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