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山東:養殖轉型升級成就一湖清水
山東:養殖轉型升級成就一湖清水
農業網   時間:2018/7/2 8:54:00  來源:中國漁業報  閱讀數:409

  初夏的微山湖,波光瀲滟,鷗鷺翔集。據環境水質監測系統顯示,1-5月份,微山湖水質持續向好。

  山東省微山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毅介紹說,微山湖作為我國北方*的淡水湖,不僅是“中國十大魅力濕地”上榜名星,而且也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重要的調蓄湖泊和清水輸水廊道。由此,作為一個漁業大縣,守著一湖好水,卻面臨退養轉型的巨大挑戰。如何破解即守水又保漁的難題?微山縣委、縣政府克服種種困難,以生態優先、轉型綠色發展為主基調,以撤網退養、修復生態、培樹品牌作為切入點,著力推進漁業新舊動能轉換。

  撤網退養碧水清波勝黃金

  人人都說微山美,美就美在一湖水!“你看,上級湖南陽水域眼前這一千多畝的自然水域,以前都是規劃的網箱養殖區,而現在騰空退養后的這片湖面,遼闊的水勢讓人很提精神。這是微山縣今年大力開展撤網退養工作的結果”。微山縣漁管委主任劉劍向記者介紹。“現在來微山湖旅游觀水、拍鳥越來越多了,尤其是近幾天微山湖濕地里發現了十幾只水中鳳凰,給微山湖又增加了靈氣。”

  為確保一湖清水送北京,微山縣堅持“碧水清波勝黃金”的生態立縣理念,持續開展漁業養殖治理工作。在先行實現網箱網圍養殖壓縮80%以上,釋放30多萬畝的湖泊水面后,微山縣年內將全面完成撤網退養還湖工作,實現網箱網圍清零的目標。微山縣設立了專項資金用于網箱網圍退養工作。截止目前,已累計清理網箱養殖面積299.17萬平方米(約4487.55畝)、網圍養殖面積2600余畝,清理完成比重分別占2017年全縣養殖面積的41%和9.4%。

  以魚凈水嚴守微山湖生態

  “放魚養水,以魚凈水。是微山縣主打的一張漁業生態牌。人工補魚,*的好處,就是能控藻養水,以魚凈水。”縣漁業主管部門總工程師張保彥介紹。“一條鰱魚每年能吃掉一百多斤藻類。它每生長一公斤,同時可以消耗掉水中氮20克,磷1.5克,碳匯能達到118克。每放流十萬尾鰱魚鳙魚,相當于植樹造林一公頃。微山縣近二十年已向南四湖累計投放優質魚苗約2億尾,相當于造了一個水下森林。”

  當前,微山縣已經基本建成了環南四湖生態屏障,生物多樣性恢復顯著,水環境質量穩定達標至地表三類水。在修復生態的同時,微山縣加大了對查處禁漁期非法捕撈行為的追責力度。2018年3月9日和4月17日,分別在微山島水域和南陽水域,執法人員當場查處二起非法電魚案件,共收繳漁獲物共30余公斤,1人已被依法提起公訴,4人現被刑事拘留。

  養殖轉型品牌漁業贏市場

  微山縣以保護一湖清水為前提,用生態發展的理念轉變漁業養殖模式和培樹品牌。為加快漁業養殖轉型升級,微山縣以創新漁業園區為平臺,建設了“微山湖現代漁業園區”、“大美微山湖”現代漁業示范先行區。室內工廠化高密度跑道式養殖和室外水槽循環水現代漁業養殖模式,開啟了漁業養殖生態新模式的強力引擎。

  以科技合作為紐帶,加強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山東省淡水漁業研究院等國內科研機構的合作關系。目前,微山縣已建成農業農村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6處,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7處,省級現代漁業園區4處,省級現代漁業示范園區1處,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區1處。以培樹漁業品牌為引領,“微山湖”漁業品牌價值達到40億元。

  多次舉辦微山湖大閘蟹文化節,多頻次組織參加中國漁業展銷會。微山湖大閘蟹、微山湖小龍蝦成為公認的全國知名漁業品牌,微山湖大閘蟹屢次斬獲“中國名蟹大賽金獎”。共培育“微山湖四鼻鯉魚”“微山湖大閘蟹”“微山湖烏鱧”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9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y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