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編制偏遠山區農業特色產業發展菜單。根據偏遠山區各鎮村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產業優勢和種養習慣,積極幫助偏遠山區村,從實際出發,調整優化種養結構,大力發展專用小麥、地瓜、小雜糧等特色糧食作物,因地制宜發展馬鈴薯、雞腿蔥、設施蔬菜、食用菌、茶葉、中藥材等特色種植業,鼓勵發展萊蕪黑豬、黑兔、黑山羊等特色養殖業;依托特色農業基地、特色農耕文化發展特色采摘、農耕體驗、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如:萊城區苗山鎮發展白花丹參、設施蔬菜、牛泉鎮發展馬鈴薯、山楂;鋼城區艾山街道發展中藥材、辛莊鎮發展特色養殖;雪野旅游區大王莊、茶業口鎮發展食用菌等,促進“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發展,幫貧困村找到了致富產業。萊蕪市魯贏糧蔬種植專業合作社結對幫扶西杓山村(省級貧困村)發展設施蔬菜,幫助引進蔬菜新品種,開展技術指導和產品銷售,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二是組建偏遠山區農業扶貧產業技術服務團隊。針對每個特色幫扶產業組建一支技術團隊。由局科室站、局屬單位具有副*以上技術職稱的農業技術專家任團長,相關科室、站、單位技術人員為成員,圍繞偏遠山區特色種養業發展菜單組建9個技術服務團隊,以科技進村、入戶、到田,推廣穩產增產和抗災減災技術為重點,加強關鍵時節、關鍵環節的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為推進偏遠山區農業產業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三是為偏遠山區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一套技術方案。針對馬鈴薯、設施蔬菜、中藥材、特色養殖等適宜偏遠山區發展的特色產業,提供一套科學、實用的技術方案,并將技術方案與農業特色產業菜單、管理技巧等匯總編輯印刷《農業產業扶貧面對面》手冊,發放到區、鎮、村,科學指導貧困村發展農業特色產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