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村山清水秀,自然資源條件較好,我打算從農旅結合、農業+康養這個角度破題研究,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建德市農辦干部沈光炎在接到鄉村振興特派員任命書后,*時間到村里走訪。他憑借多年的“果蔬樂園”工作經驗,從烏龍村的“百畝桃林”入手,構思特派員履職的*份方案。
像沈光炎這樣的特派員還有不少。目前,浙江建德市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的經濟薄弱村有125個。今年4月,浙江建德市召開了消除相對薄弱村推進會,在會上向經濟薄弱村派駐了131名鄉村振興特派員,一對一派駐幫扶經濟薄弱村強黨建、促發展、優治理,到2018年底,實現村級負債明顯下降、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和年經營性收入明顯上升。
今年58歲的胡造林,是航頭鎮黃木崗村的特派員。“我曾經在黃木崗村工作過,對村里也特別有感情。”目前供職于市總工會的胡造林,有著16年的鄉鎮工作經驗,“我很愿意為黃木崗村的發展出謀劃策,把好的經驗和想法帶到村里。”
據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次的鄉村振興特派員都是經過精挑細選,在選派上除了設置市管干部的“硬杠杠”,還強調“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高素質、專業化”的“軟指標”。篩選具有農村背景、基層工作經歷,優先選派“百千萬”聯村、涉農部門的市管領導,因村選人、因人適村,實現*派駐。比如沈光炎,他的農村工作經驗和旅游部門從業經驗,與烏龍村的發展實際非常“匹配”。
為了讓特派員迅速適應工作,浙江建德市出臺了《鄉村振興特派員管理辦法》,并倒排了任務計劃表。每周,特派員要到村里工作半天以上;每月,特派員要向所在鄉鎮(街道)報告工作情況,有市領導聯系的村,特派員還要向市領導書面或口頭匯報工作;每個季度,特派員要召開座談會、交流會,開展“互看互學大比武”。走訪、座談、制定方案已經成為特派員的日常。
市直機關工委干部李佳是江灣村的鄉村振興特派員,江灣村是下涯鎮的集體經濟薄弱村。去年,在市直機關工委組團包干幫扶下,該村摘掉了軟弱渙散村的帽子,“消薄”增收成了今年的重頭戲。4月初被任命為特派員后,李佳利用假期等時間進村開展工作,是特派員中的“大腳掌”。她在走訪日記中寫道:村干部見到我說得*多的一句是“你又來了”!記性好的大爺會說“俺儂記得儂”。走多了,心才會近,才能聽到真話——她通過和村民交朋友,從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中剖析著江灣村集體經濟薄弱的原因,謀劃制定著發展舉措。
市經信局干部駱志春擔任豐和村鄉村振興特派員后,他通過多方對接溝通,將村級留用地建設為村級停車場,解決了周邊企業停車難題,每年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20萬元;市財政局干部方明明為乾潭鎮仇村村服務中心項目多方奔走,爭取項目資金120萬元,項目建成后預計為村里帶來每年8萬元的租金收入;市公安局干部陳明芳調研后,結合豐產村優美的自然生態,幫助村里進行“養生、養老”民宿等項目招商引資……
只有集體經濟的“錢袋子”鼓了,才能走活鄉村振興這盤棋。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鄉村振興特派員深入各集體經濟薄弱村摸清“家底”,找準“病因”,開出“良藥”?,F如今,依托村莊資源,通過盤活鄉村閑置資源、推進高效生態農業發展、發展鄉村旅游經濟等種種措施,“消薄”增收工作正開展得如火如荼。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